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

ID:22993842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_第1页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_第2页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_第3页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_第4页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关于的论佛禅对苏轼文学观念的影响导读:摘要:本文主要分三个方面论述苏轼在文学创作中所蕴含的禅宗思想以及禅学对苏轼文学观念上的影响。  关键词:佛禅;言外之意;空静;自然  1006-026X(2013)03-0000-01  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历经坎坷,却以乐观旷达之心处事。正如他自己所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自嘲之中更多是一份淡然,佛禅对人生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苏轼旷达的人生观。他三次遭到贬谪,但所到之处往往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不为赞誉

2、,也不为受恩。有人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也有人说他是高僧转世。苏轼13岁开始参禅,父亲苏洵结交名僧宝月大师,母亲程氏信奉佛教,他的两任妻子王闰之、朝云也学习佛教,朝云还成为泗上比丘尼义冲的在家弟子。不仅如此,苏轼还结交了众多僧人朋友。他将参禅作为一种喜好,吸取禅理反观人生,将“平常心是道”的禅思贯穿一生。  一、“象外之景,言外之意”  禅宗有“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说法。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很多参禅之人学禅几十年仍然找不到精髓所在,这是因为禅的本体是“无明、无相”,是不可说的,参禅讲求顿悟,禅师对学生只能指

3、引。许多禅师极力避开用语言来直接宣讲本体,采取绕路说禅或看似奇怪的手段,如拳打、脚踢、棒喝等,来引导学生自己体验那个“象外之景”。  “言外之意”亦是如此。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后》一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画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苏轼主张诗画应传神,诗要写出言外之意,画要品出象外之景。这可以说是受到了禅宗的启发,“一点红”的意境实则蕴含无限的春意。东坡曾说:“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佛

4、家讲求的“味在咸酸之外”也正是此种道理。  二者在一定作用上有相通之处,却又不尽相同。禅师为了让弟子“明心见性”,体会到象外之景,所进行的指引常常与希望弟子所悟到的“本性”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指引是为了“破执”,不执着于外物,从而达到顿悟。而言外之意中的“言”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顺着“言”,可以体味到另一种境界。  文学创作所要传达的“意”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那么它的美感就大打折扣了。参禅的最高境界是脱离语言,而伟大的文学作品则是让读者产生一种自我关照,一种不可言说的心理共鸣。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中提出“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5、,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他认为吴道子的画确实精美,但只能算是花匠,而王维的画意境深远,才称得上是艺术家。  二、“人似秋鸿,事如春梦”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苏轼亦有“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感慨。生命中的哀喜也好,悲乐也罢,回首前尘,恍如春梦,一笑置之。苏轼很著名的一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这样的境界与如梦如幻如雾如电刚好契合。雪泥鸿

6、爪了无痕迹,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一切都是偶然,看透这一点,也就不会患得患失,遗憾、怨恨等等也就雁过无痕了。  苏轼在文艺创作方面有佛家“空”“静”的观点,他说:“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他讲求作家的心空且静,才能专心致志去感受外物,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苏轼将佛家的空静观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可谓是恰到好处。  马祖说:“平常心是道。”他又说:“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捨,无断常,无凡无圣。”禅宗要破执悟空,明心见性。苏轼在《赤壁怀古》中悠然慨叹:“

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千古的英雄伟业恰如梦幻一般,何况苏轼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与坎坷呢?可见苏轼已经参透人生本空的道理。  屡屡受挫的人生,并没有泯灭苏轼关心国家,同情人民的本性。自身的坎坷如“秋鸿”“春梦”般成为过眼云烟,但苍生的困苦是不能坐视不管的。他把佛家的禅活用于自身,心中有佛便不必注重形式,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文风以道德为脊梁,富于禅思,磅礴大气,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兼具细腻敏锐的洞察力,意味深远浓重。  三、收心摄念,反观自然  苏轼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被释放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苏轼的生活十分窘迫,于是

8、向官府申请了一块废地,以“东坡”命名,躬耕田园的生活使苏轼对生命又有了新的理解,怀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曾作文“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纷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