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

ID:21958980

大小:4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5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_第1页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_第2页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_第3页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_第4页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文学观念中的清美意识  清是苏轼非常钟爱的审美理念,他在评论人、事或文学艺术时,频繁地使用这一词汇。检索《苏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1]等,清字凡千余见,皆为褒意,无一贬语。其中属名称者八十余见,余皆为形容词。形容自然物象四百余次;形容世事人情四百余次;形容文学艺术一百二十余次。在苏轼赞美文艺的常用词汇中,清是使用率最高的概念之一,它就像审美殿堂里的一个“族长”,统领起“清族”一类。如“清诗绝俗,甚典而丽”、“其诗清且敦”、“清诗健笔”、“清厚静深”、“清深温丽”、“子诗如清风”、“中有清圆句”

2、、“三诗皆清妙”、“老健清熟”、“诗句清绝”、“出语便清警”、“诗语尤清壮”、“其文清和妙丽”、“诗思转清激”、“清远雄丽”、“文行两清醇”、“清婉雅奥”、“新诗清绝”、“词格清美”、“辞旨清婉”、“词亦清丽”、“清诗数篇,高妙绝俗”、“清雄绝俗之文”、“作诗清远如画工”、“清新婉丽”等[2]。  那么,清在苏轼的文学观念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旨趣呢?  一、前宋文化中的清美传统  谈苏轼的清美意识,有必要先对前宋文化中以清为美的传统进行简要的检讨。  作为认知主体对客体某种品质的确认,清最早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人对某

3、种具象的透明度、纯净度的理解和赞美性表述。首先是指水的品质。如《诗·郑风·溱洧》:“溱与洧,浏其清矣”。液态的酒也用清形容,如《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  用清形容空气,如《淮南子》:“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由水质到气质,清的含义向抽象拓展,并逐渐有了人格化、哲理化意味。如《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孙奭疏解以为:清与浊隐喻人生之贵、贱两种境界。  在古典哲学中,清与浊是对举的范畴,一般并无褒贬

4、之意,只是表述对立与统一、存在与变化的关系。如《庄子·天运》:“一清一浊,阴阳调合”。《左传》昭公二十年:“清浊、大小……以相济也。”《淮南子》:“浊而徐清。”  但作为审美评价范畴,清与浊则美丑分明,尤其用于对人或事的评价。  以清形容人之形貌,如《诗·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以清论人,状其品格操守、精神气质。如《孟子·万章下》列举四种类型的圣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后三种圣人皆与

5、伯夷有异。“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圣之清者”伯夷在后世文化中成为一种清人的原型。  东汉后期及三国时期一大批清流人物,又与伯夷不同。他们不像伯夷那样有所不为,而是积极地以清名、清望、清节入仕干政,做清白之官,行清廉之政,务求以清涤世,有所作为。如汉末政界清流之典范李膺、陈蕃、王畅,太学清议领袖郭林宗、贾伟节,三国魏徐宣、陈群等。这些人“有清世志”,“忠清直亮”,“简练清高”,“清雅特立,不拘世俗”,“有清

6、流雅望”[3]。  伯夷是自清,汉魏清流进而清世。清既是他们所珍重的品格操守,又是生命价值理想。魏刘邵《人物志·八观》(四库本)称赞这种人“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正直刚烈是这些清流人物所侧重追求的品格。  然而当清世之志受挫之后,晋代的清士又返而自清了。如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王羲之“风骨清举”[4]等。  魏晋以还,清的人格含义日益丰富,凡心无贪欲、清高守志、正直廉洁、率真自然、淡泊高雅、不坠俗浊、以及博学明辨、谈吐优雅等等,皆可谓之清。  以清论政,一般是指皇室圣明,官吏清廉、政治昌明,

7、是非分明,社会安定、公平等。如《诗·大雅·大明》:“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后汉书·范滂传》:“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古人有时以清自况,如清贫、清寒、清瘦、冷清、凄清、清苦等,其用意或自伤或自嘲或自谦或无奈,并无贬意,有时甚至有暗示清高孤傲之意。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美感范畴,清表示一种极高的审美佳境,它是古代文艺美学中一个主流性审美母题。近年不断有学者论及此话题。这里试从体格、意境、文辞三方面辨析。  庄重清雅的文体格调,主要指祭颂类诗文。这类文字通常的意旨是“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文赋》)。

8、如《诗·大雅·蒸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文心雕龙·颂赞》:“颂唯典雅,辞必清烁”。又《诔碑》:“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文选·序》:“铭则序事清润”。刘善经《四声指归》[5]:“文体各异……语清典,则铭赞居其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