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7775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关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特征的理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特征的理论导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受众特征的理论是一篇属于受众和意识的论文开题报告综述,免费分享给每一位正在论文写作的学生们阅读参考。(毕节学院马列部,贵州毕节551700)摘要:一个完整和有效的理论教育传播实践活动系统,既要有主体对思想信息的传播活动,又要有客体自觉和有效的接受性,这是教育传播活动实现目的、取得效果的基本保证.客体即受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性的人,受思想观念、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多重素的影响,呈现出多重特征.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考察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
2、志码:A:10022589(2011)24001302哲学视野中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是主体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功能联系被具体指向的东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客体是指理论教育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信息的接受者和实践者.一个完整和有效的理论教育传播实践活动系统,既要有主体对思想信息的传播活动,又要有客体自觉和有效的接受性,这是教育传播活动实现目的、取得效果的基本保证.客体对教育传播活动的接受性是多种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体自身的人格力量及其传播的思想观念的真理性和说服力,是提高接受性的前提条
3、件客体自身的主观素心理状况、认识水平、思想品质、个性特征等也是不缺少的重要条件.本文拟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中的客体即受众作为研究视角,对受众特征进行理论探讨.受众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性的人,受思想观念、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多重素的影响,受众呈现出多重特征.一、受众的复杂性受众由于生活范围广阔,层次众多,受的外界影响复杂,而呈现出一种复杂性特征.不受众的政治觉悟有高有低,即使是一本篇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0auto;font-size:12px;color:#666666;">受众和意识论文开题报告综述济、
4、社会发展的差距形成新的不平衡,沿海城市与内地、边远地区的差距呈现扩大态势,社会结构的二元性造成了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间也存差别,这种环境的不均衡,造了政治思想不的地区有着不的表现和不的发展.价值取向差异.不阶层和社会团体对主导政治思想宣传的情感、态度、取向不,表现出差异性.虽然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经被消灭了,种社会主义的利益群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阶级差别和社会分工仍然存,不阶级、阶层和团体,对政治活动的感受、情感、价值观念和态度不.加,社会成员的民族不、文化程度不、政治经验不,导致他们对政治体系的认知、信任感和恶
5、异.利益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上的调整加剧了社会成员心理上的不平衡性,改革带来的利益群体的分化与组合,出现了新的利益格局.社会成员获得利益多寡、先后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种权力的要求以及对种政治活动的态度、情感和评价标准大相径庭.三、受众的层次性《俄国社会党人的任务》(1897年)中,列第一次对理论教育客体作层次上的区分,指出我们的工作首先和主要是针对城市工厂工人的,但丝毫不意味着放弃其他工人阶级和群众[5]43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客体由于不的年龄、地域、民族、接受教育程度等的不也决定了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
6、育传播接受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其一,从年龄角度看,受众分为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个层次.年龄虽与一个人智识的发展正比,但通常情况下,也以作为衡量一个人知识多少、能力强弱、经验丰富与否和思想是否成熟的重要参数.此,果对受众不加区分,有年龄层次都采用相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其效果想而知.其二,从思想素质上看,人们由于自身的世界观、接受理论教育的程度、参加实践活动等情况的不,也表现出差异性.受众思想素质的高低是我们确立大众化传播目标,选择大众化传播内容和大众化传播方法的重要依据,从层次上认识受众的思想素质,有助于大众化传播活动的有效开展.
7、其三,从知识水平上看,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呈现出层次性,从而其思想意识水平也呈现出层次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受众不的教育层次进行有区别的传播,大众化传播活动中,我们应当明确思想意识水平较高的部分最容易接受先进理论,首先应当让他们接受理论教育,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是思想意识水平较高、较活跃的部分,我们的传播者首先考虑大学普及怎么写受众专业论文播放次数:3040评论人数:1039显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知识水平较低的部分,中学生和高中以下
8、的普通民众,以采取隐性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四、受众的变化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受众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