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要接地气

好新闻要接地气

ID:2297584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好新闻要接地气_第1页
好新闻要接地气_第2页
好新闻要接地气_第3页
好新闻要接地气_第4页
好新闻要接地气_第5页
资源描述:

《好新闻要接地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好新闻要接地气今年春节期间,新闻战线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工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写出了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事实证明,只有“接地气”的的新闻才能受到群众欢迎,才是真正的好新闻。笔者阐述新闻接地气的内涵,原因及具体做法,有利于我国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关键词:接地气;存在问题;三贴近;人民群众  自2011年8月中旬以来,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的号召下,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

2、风”活动。“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原则,以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1何为“接地气”  在百度百科中,对“接地气”的基本解释是:民间用语,大地里的力量。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它的引申含义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不能让自己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不是浮于表面,而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盲目

3、行事。简单地说,就是要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2为何要接地气  衡量新闻宣传效果的标准,主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对人民群众有用没用。新闻报道如果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舆论引导工作就会显得软弱无力。从客观效果上看,就等于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更谈不上“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了。因此,“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项重大部署,对于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的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说过,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

4、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与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正基于此,我们应该创作接地气的新闻作品。3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走转改”活动的提出说明了一些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问题。有些新闻记者,习惯围着领导转,工作游离于群众之外,说话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闻稿件中,官腔味儿严重,官话、套话多,群众语言少。在报道内容上,许多都是上层新闻,来自群众和基层的事例较少。在报道方式上,习惯用惯性思维,程式化写作,缺乏新意

5、、感染力和吸引力。这种新闻报道,不但不能反映群众的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难以亲近群众,最终会影响新闻工和媒体的形象。4新闻如何接地气  要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就必须使新闻接地气。作为党的新闻工,必须始终密切民群众,强化群众路线,学会用群众视角反映时代主题,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要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坐标。4.1提高新闻记者的思想认识  新闻记者是党的喉舌,不好的新闻文风,会直接影响到党方针政策的深入和有效宣传。因此,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自觉地

6、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走基层当作一种追求、生存状态和立身之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让群众知党情、政情、国情。同时,保证信息内容的客观真实,充分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小到柴米油盐。这样才能及时消除群众的隐患,使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得到及时的沟通。4.2真正落实“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基层是新闻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的第一主角。新闻讲究“七分采,三分写”,如果新闻记者对基层还不够熟悉的话,很难写出细致真实的文章。深入实际,深

7、入生活,深入群众,这是新闻记者唯一正确的采访路线。要贴近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报道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经常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知道什么,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广大群众的利益说话。“三贴近”要求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能够反映生活,反映实际,创作出真正被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就像《人民日报》前任总编辑范敬宜所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4.3要用真情实感写新闻  反映人民心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记者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直接倾听群

8、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把新闻报道的视角对准普通百姓,捕捉大量特写镜头、传神细节,挖掘生动鲜活的百姓故事。在基层采访过程中,不能只是从领导那里要一些材料和数据,写一些肤浅的报道,这样的采访是“身到心不到”。新闻记者应该心系人民,做好人民心愿呼声的传声筒。把新闻坐标定在基层,把心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担负起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4抛弃“为新闻而新闻”的错误理念  新闻工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新闻采写的出发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