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ID:22938729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02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第1页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第2页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第3页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第4页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论析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改革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科学判断是正确的。它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申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点。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新视角着重论析邓小平把“改革”与“革命”看成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是中国

2、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它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它能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关键词]邓小平;改革;中国;第二次革命;认识论  []A[]1001-8999(2009)05-0121-04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的话题。当时他还说:“改革能否成功,再过几年就能看清了。”讲话已过去24个多年头,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

3、明的特点。如果我们的社会、国家和共产党离开了改革,就会走上一条毫无生气的死路。失败会等着我们!    一、“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多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    “改革”是眼前国内外的流行语,可是越过30多年,在哲学词典上却是找不到的词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将“改革”,释义为“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文字改革、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将“革命”释义为“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进步的社会制度。革命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历

4、史唯物主义认为,“改革”与“革命”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环节;“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自我调整和完善的举措,是对社会具体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革命”则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冲突的反映,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变革,体现了社会发展申的根本性质变化。因此,在本质作用上,“革命”可解读为“根本改革”。邓小平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指“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而是革命的转义。即通过对社会体制与机制的变革,给人类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带来的进步或变化。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

5、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作用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过了几天,他说: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中国的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所谓“第一次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邓小平说过:“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完成了土

6、地改革,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但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由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论断的教条主义理解,由于照搬别国的经验,由于对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某些做法的盲目沿用,结果形成了僵化的体制,越来越束缚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不对它进行改革,就不能继续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坦率地告诉外国友人:“那个革命搞了三十几年,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

7、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一重大历史课题,革旧体制的命,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基本制度优越性和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体制。  可见,在中国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进行一场新的解放生产力的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定。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