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36413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简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简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导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具体特点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解决心理理由。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特点班主任引导正能量 1674-4810(2014)29-0056-02 在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正确引导,是所有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要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极分化严重:积极
2、的学生各方面都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生团体,学习认真,争取荣誉;消极的学生懒散,对一切毫无兴趣,得过且过,万事不挂心,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事,只是应付了事,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2.学习心理有偏差,缺乏计划性、主动性 刚刚来到大学生活,老师不再紧迫盯人,学生彻底放松,甚至放弃学习;有的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和自主学习能力低、学习策略不得当、受到一些诸如“六十分万岁”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成绩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及时纠正他们的心理偏差,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心理 现在学生最常说
3、的就是“学校的宿舍条件太差,不如某某学校”“学校东西不好吃还那么贵”“宿舍管理太严”“老师讲课无聊”等。对学校任何事情都感到不满,一味贬低自己的同学、班级、学校,认为外面的世界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别的学校什么都比自己学校好。 4.心理出现“三失感” 学生心理出现“三失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最容易出现:(1)失宠感。昔日的自己得到老师的重视、关心,家长的呵护、宠爱,同学们的羡慕、佩服,现在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学校,感觉自己由往日的“白天鹅”变成了现在的“丑小鸭”,这部分学生产生失宠感。(2)失落感。一方面有的同学原来成
4、绩好,但是因为种种理由高考失利,被迫到不满意的学校或不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另一方面是失去目标而带来的迷茫感,再就是由于他们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3)失望感。因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失望感。 5.追求时尚,彰显个性 现在X络发达,各种信息充斥校园。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他们认为自己要成为特殊的,仿佛特立独行一些才能反映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6.以自我为中心,宽容度不足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宠,只从自己出发,不能体谅别人。宿舍内部的矛盾成为阻碍同学间友谊发展的主要矛盾。当学
5、生生活不顺心,很容易产生厌学、想回家的情绪,严重阻碍学生的自立能力培养和学业的进步。 7.抗挫折能力差 绝大多数学生缺乏生活阅历,从未经历过任何挫折。一次考试的失败、同学的某些话语,对他们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一旦在学校里遇到挫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理由。当这些理由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必定需要找到宣泄途径,一旦遇到导火索事件,极容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予以正确简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导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正能量的传递管理之中,少用纯理论去教育学生,多用鲜活的例子传递正能量。表
6、扬先进,树立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对学生的思想理由,不要简单地批评压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对学生要宽严相济,以鼓励教育为主,批评为辅,批评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错误的严重性,做到只对事,不对人。 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在不断变化,有很多新特点,作为的引导,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学习 1.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通过心理团体辅导、各项集体活动,让学生学会宽容,懂得体谅,不再一味地不满、消极,把负面心理引向正面心理,传递正能量。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引导他们自主地去学习、生活,自主地
7、计划自己的学业、职业。要培养教育学生掌握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利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职业理性地分析,确立合理的目标、计划,并为此不懈努力。一旦学生形成了自主意识,就不再是被动地去按部就班,或者迷茫无措,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如果通过努力他们实现了目标,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去追求下一个目标,即使失败了,他们也能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去实现目标。 3.与学生加强沟通,帮助其转变角色和观念,解决不同的心理理由 加
8、强与学生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动,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特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还可利用聊天、短信、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通过沟通交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转变角色和观念。让学生主动去适应新的生活,融入集体,完成从“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