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

ID:22926478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_第1页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_第2页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_第3页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_第4页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通过言语行为理论透析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哲学〔论文摘要」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修正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首先是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1962年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如何以言行事》里提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

2、本单位不应是词、句子或其他语言形式,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Aus-tin,1962)。奥斯汀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使用上,把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抓住了语言的动态特征,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塞尔((J.R.Searle)是奥斯汀的学生,他同意奥斯汀的观点,即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不是符号、词或句子,而是被完成了的某种言语行为。不过,他对言语行为本身夕,与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认为两者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奥斯汀

3、和塞尔都是语言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在哲学轨道上进行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口(转载自zatives),如老师对一个学生说:我要求你认真听讲。起初,奥斯汀把他的主要力集中在对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上。不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他发现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根据他的观点,施事句的典型句式为我+施事动词(现在时直陈式主动语态)(+其他成分),诸如我命令,我宣布,我请求等等。然而述谓句也可以用这种句式,如我宣布我是一位歌星,说者一方面在做宣布,是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在做陈述。所以,他发现述谓句与施事句两个

4、概念之间其实并无实质的区别。摒弃了述谓句与施事句的区分,标志着奥斯汀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上有了新的飞跃。他认识到,归根结蒂,我们所要阐释的唯一现象就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这时他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一个人说话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locutionary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通俗地说,说话行为指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为说者所为;施事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illocutionaryforce),即语力,为说者所为;取效行

5、为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为说者与听者共同而为。1.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源头,可将其与西方哲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通常被概括为一个三阶段模式,其中心论题为:本体论一认识论一语言。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了语言哲学。所谓的语言转向,指的是哲学将语言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探讨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关于语言意义和语言使用所进行的哲学研究。(付习涛,2004)就语言哲学而言,它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够以适当的、准

6、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涂纪亮,1996)。西方哲学界之所以出现语言的转向,是因为哲学家们认识到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都必须首先弄清楚语言的意义,而研究语言的意义正是语言哲学的首要任务。言语行为理论源起于哲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它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2.奥斯汀的语言哲学观语言转向的产生,标志着英美分析哲学时代的开始。从使用的分析方法上看,分析哲学又分为两大派别。其一为逻辑分析派,又称逻辑实证学派。逻辑实证学派主张从逻辑方面分析科学语言中的语句或命题的逻辑结构,他们所持的一种假设是:陈述之言的作用要么是描述事物的状态,要么是陈述某一事实,两者必须要具备其一,否则

7、说出来的话语便是无意义的,而陈述之言所作的描述或陈述只能是真实或者是谬误,必须满足语义的真值条件,即这种陈述必须具有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可以被验证真伪。(Yule,2000)其二为日常分析派,又称日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着眼于对日常语言,即自然语言的分析。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属于日常语言学派,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论提出了异议,认为许多陈述只不过是伪陈述(pseudo-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