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

ID:22889036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1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_第1页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_第2页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_第3页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_第4页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避免循环经济“有循环无经济”分析表明,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其中的能源工业和重制造业又是最重要的排放部门,而服务业碳排放则呈绝对减少态势。可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及调整工业结构,降低能源工业和重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对于减少碳排放将是有益的。但是,在我国目前这个阶段,希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来达到大幅度减排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尤其在工业领域中推行清洁生产。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我国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值得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仍保持快速增加态势,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形势十分严峻。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2、,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逐步增长态势。其中,在1996年之前增长相对平缓,1978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亿吨,1996年达到35亿吨,1978~2006年年均增长约5%;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碳排放出现了负增长,2001年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大致和1997年持平,均约为34亿吨;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出现了快速增长,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6亿吨,2008年高达68亿吨,2002~2008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1%,这个速度甚至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什么原因促进了我国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值得探讨。为深化我国

3、碳排放增长路径的认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必要对驱动碳排放增长各个因素从总的效应中分离出来,单独计量其对总排放增长的贡献。通行的分解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数分解方法IDA(IndexDepositionAnalysis),一种是结构分解方法SDA(StructuralDepositionAnalysis)。SDA法与IDA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基于投入产出表,而后者则只需使用部门加总数据。一般认为,相比于IDA,SDA对数据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其主要劣势;但SDA的主要优势在于可凭借投入产出模型全面分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一部门需求变动给其他部门带来的间接影响,而这

4、是IDA法所不具备的。本文采用SDA分解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增长进行因素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方法SDA因具有理论基础明确、数据整齐、能分析各种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影响等特点,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领域中常用的工具手段。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这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利用强度、碳排放以及贸易含污量等进行了因素分析。与本文较为密切的研究主要有廖明球(2009)对总产出的分解研究[专著《投入产出及其扩展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潘文卿(2010)对能源消费变动的研究[论文《中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变动因素分析》,载刘起运、彭志龙主编《中国1992~2005年可比价投

5、入产出序列表及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张友国(2010)对碳排放分解的研究[《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本文借鉴了廖明球(2009)对总产出分解研究的成果,并把它整合到碳排放分解公式中;借鉴潘文卿(2010)对能源消费变动的SDA分解分析,并采用其相似产业分类,将其运用到碳排放分解中。本文与张友国(2010)关于碳排放分解的主要差别是:后者是从各部门终端能源消费角度进行分解的,而本文是从各部门的能源直接使用量(消费量)角度出发的,这不仅表现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且数据质量也是不一样的。不过,张友国(2010)的研究对本文的研

6、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且,其研究结论也可与本文研究结论相印证。对比其他文献研究,本文新颖之处主要有:一是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SDA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变动进行了分解,将碳排放变动分解为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能源消费强度变动效应、消费扩张效应、投资扩张效应、出口扩张效应、进口替代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等七种效应;二是采用了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数据,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从而研究方法更科学、计算结果更准确。三是分产业对分解结果进行了分析,不但分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对不同效应在碳排放变动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解,而且将工业进一步划分为能源工业、轻制造业、重制造业和其他工业,从而更加全面分析各种效

7、应的贡献。数据及处理  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和匹配原则,本文采用年度数据分别是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采用的产业部门数是29个,其中农业部门1个,工业部门24个,建筑业部门1个,服务业部门3个。1992年、1997年、2002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于刘起运、彭志龙主编的《中国1992~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及分析》,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根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现价)提供的初始数据,仿照可比价投入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