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ID:34272939

大小:4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3-04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_第1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_第2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_第3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_第4页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 第一章 低碳经济与人类发展模式变革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1.人口和经济发展因素(P.1)  2.气候变暖(P.2-3)  3.资源日益紧张(P.3)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和意义  1.概念:低碳经济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的低碳化,最终实现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P.4)  2.低碳经济的实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P.5)  3.低碳经济的核心:能源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P.5)  4.低碳经济的特征: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低

2、碳产业体系。(P.5)  5.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全球性等特征。(P.5-6)  6.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P.7)  7.低碳经济意义:一方面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另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P.7)  三、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与成功经验  1.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P.9)  2.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经验:  (1)美国:立法先行,包括:《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P.10-11)  (2)欧盟:低碳经济革命  A.英国:最早提出“

3、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其低碳经济战略蓝图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新模式。(P.12)  B.法国:确定了未来的环保发展方向,制定了多种低碳发展政策。首先补贴环保汽车,其次扶持可再生能源,最后坚持核能发展。(P.13)  C.德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最为完善。通过立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研究、并开展碳排放交易,同时开征生态税。(P.14)  D.丹麦:大力发展绿色能源(风能、生物质能等),提倡低碳生活方式。(P.16)  E.瑞典:重视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建筑节能。(

4、P.17)  (3)日本:政府主导型(P.19)  A.日本是《京都协议书》的诞生地  B.投入巨资发展低碳技术  C.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D.太阳能、核能、智能电网及电动车技术的领先。  (4)巴西:生物燃料业先锋(P.20)  A.燃料乙醇  B.生物柴油  (5)印度:清洁发展技术的大国(P.21)  A.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B.制定新能源激励、新能源开发政策  C.新能源开发项目的税赋减免...第二章 低碳经济引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1.气候变化的挑战。(P.26)  2.能源制约的挑战:

5、能源供需矛盾突出。(P.27)  3.低碳理念的挑战:全民的环保与低碳发展理念。(P.28)  4.科技水平的挑战:目前整体科技水平落后、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有限。(P.29)  5.体制机制的挑战:在发展初期应坚持政府的主导型。  二、“十二五”规划之低碳经济发展  1.发展现代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改造提升制造业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4)积极发展低碳型服务业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

6、理  (4)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3.依靠科技和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调整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  1.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以加强自主创新为动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第三章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一、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P.40)  1.从能源安全角度  2.从能源约束角度  3.从生态环境角度  4.从国际化角度  二、中国在节能减排中的成效与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P.43)  1.政策法规体系不

7、断完善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治污技术不断进步  4.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P.47)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调整缓慢  3.效率偏低  4.基础薄弱、节能减排标准不完整  三、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途径和措施  (一)基本原则  1.强化约束、推动转型  2.控制增量、优化存量  3.完善机制、传新驱动  4.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二)总体目标  (三)具体目标  (四)途径和措施  1.确立环保理念,正确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价值  2.严格执法,控制节能减排  3.健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  4.继续调整

8、优化产业结构  (1)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防止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发展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