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

ID:22886062

大小:598.51 KB

页数:180页

时间:2018-11-01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_第1页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_第2页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_第3页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_第4页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屋脊的民俗与旅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引言西藏以其滴施神奇的冰川雪域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闻名遐迩,不仅是虔诚的佛教徒所心想神往的一方圣洁净土,而且也是国内外众多游客心目中的一个旅游胜地。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5国接壤,国境线长3842公里,全区总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5%以上。“藏”是汉语的称谓。藏族自称“善”。藏语对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居住在阿里地区的人自称“兑巴”;居住在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居住在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和四川西部的藏族人自称“康巴”

2、;居住在藏北境内和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及青海地区的藏族人自称“安多娃”。统称“蕃巴”。“巴”和“娃”,藏语的意思都是人。西藏自治区境内除藏族外,还有汉、门巴、珞巴、纳西、回等族。西藏,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13世纪中叶,元朝统一中国,派军进驻西藏,从此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明朝参照元朝旧制。清代公为卫(前藏)、藏(后藏)、喀木(康)、阿里四部,总称西藏。“西藏”一词,最旱见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1951年和平解放,1956年将昌都地区并入。1965年9月9日建立西藏自治区。西藏地势高崇,平均海拔约4000米,有“世界屋脊

3、”之称。刺破蓝空的珠穆朗玛峰,昔日人迹罕至。自本世纪50年代初人类首次攀登珠峰以来,全球已有574位探险者登上了这座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峰。西藏的自然景观壮丽神奇。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有莽莽的原始森林,有辽阔的牧区草场,有纵横奔流的江河,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有众多的冰峰,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世界最高湖纳木湖,有牦牛、藏羚羊、藏雪鸡、黑颈鹤等稀世动物。西藏人文景观独具一格。有巍峨的布达拉宫,有金碧辉煌的大昭寺等寺庙,有风景如画的罗布林卡,有众多的古代建筑和宏伟的宫殿、王陵、遗址等历史古迹,有唐卡、壁画、雕塑,有曲调高昂的藏戏,有恢宏

4、的法号声,有妙不可言的神舞、高贵的布达拉宫乐舞和优美的踢踏舞,有八廓街流浪艺人的六弦琴弹唱,有吉祥奇丽的藏装,还有那性情豪爽、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当地居民。藏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具有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来西藏旅游吧,雪域高原己逐渐撩开其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她独特的魅力。西藏已对外开放了世界最高的珠峰等44座山峰;开辟了山水、文化、民族风情、特种旅游线路近10条,长达1万余公里;开放了50多处游览观光点。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涌入西藏,以领略壮丽的高原风光及奇异的民族风情。总序张紫晨《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

5、为广大旅游者、文化工作者编辑的知识性民俗与旅游丛书。它着眼于对祖国各旅游圣地民俗风情的介绍,以弘扬祖国优秀民俗文化,了解中华各族人民生活,饱览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通晓各地风土民情为宗旨,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丰富的知识,使人们开阔眼界,心旷神怡,乐以忘忧。对未经旅游或准备旅游的人,也是一个知识的先导,兴昧的储备、精神的满足。旅游是人生一大乐事,为现代生活所必须。工作之余,邀三、五友人,或举家前往,既可怡悦身心、增广见闻,又可扩大胸怀、了解大千世界。但是,这个目标并不是任何旅游都能达到的。要想在旅游中真正有所收获,必须有相应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有

6、句古话,叫“见景不如听景”。任何一个优美的所在,没有听到有关的解说,只有直观所视,是不去完全看出它的奥妙的。这就是旅游者为什么那么需要导游员的道理。然而,任何导宿,又只能解说一时一地、一事一物的具体景观,不可能提供关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一个景点的完备的知识,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丛书加以弥补。这部民俗旅游丛书,就是为了这种需要而专门编写的。它将中国各大旅游区的内容分成苦干册编写,采取生动轻松的笔调,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知识。这种尝试,以前没有过。这套丛书以鲜明的地区性和丰富的知识性为特点,将祖国各地壮丽的山河、著名的景点、灿烂的文化

7、、纯朴的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其他书籍所不能代替的。这部丛书并没有把它简单地化为旅游手册,更没有以介绍地方风光名胜为满足,它有较高的视野、较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既可作为旅游的良师益友,又可作为民俗文化读物而开卷有益。《中国民俗·旅游丛书》是一部大型系列丛书,它以派游为线,把广阔的中国分成若干文化区,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二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在对区域文化的分析和描述中,突出旅游的点、线及重要景物、风土民情。因而它既是旅游民俗丛书,又是区域民俗丛书,既是区域文化的展现,又是整体文化的纷呈。书中所迹的内客大多为实地考察所得,经过研究考察,

8、再用轻松的笔调写成。因此,对一般研究者、民俗工作者、文化工作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在我国民俗学研究上,大体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理论民俗学,一个是应用民俗学。理论民俗学侧重理论规律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