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生平》word版

《奥尔夫生平》word版

ID:22880720

大小:245.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1-01

《奥尔夫生平》word版_第1页
《奥尔夫生平》word版_第2页
《奥尔夫生平》word版_第3页
《奥尔夫生平》word版_第4页
《奥尔夫生平》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尔夫生平》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奥尔夫生平:卡尔.奥尔夫(karlorff,1895—1982),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远郊---地森城的一个巴伐利亚家庭,祖父是位将军,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奥尔夫的父亲是位尽职的军官,他的母亲爱好大自然及艺术.他的父母对于奥尔夫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他的家庭生活,总是充溢着浓郁的知识与艺术的文化氛围.这是奥尔夫早期教育很重要的生活,文化环境.这不仅对他的青少年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奥尔夫的晚年一直居住在乡间的亚梅湖岸边的房子.他不管去哪里讲演或参加演出活动,都要回到湖边安静的家园,沉浸在大自然

2、中,并重新获得精神与创作的活力.大自然始终是形成他艺术生涯的一股潜在动因.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  就是回归人本的原本性(element)教育,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适于开端、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化的教育、为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感性(感知、感觉、感情、感悟)的挖掘、培养。"素质"是最终的目标、宗旨,为了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参与的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国际奥尔夫基

3、金会常务副主席沃尔夫冈·哈特曼教授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大学奥尔夫学院院长玛纽埃拉·魏德迈尔教授達克羅茲教學由來達克羅茲於1865年出生於維也納,自小即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十歲時舉家遷往瑞士日內瓦定居,十二歲進入音樂院後即展開一連串的學習。他二十五歲時回日內瓦擔任教職,訝異的發展多數的學生雖有高超的彈奏技巧,卻嚴重缺乏音樂性,於是謀求改善之道,經過無數的實驗教學,1905年,他的教學正式受到肯定,1910年,他受邀於德國Hellerau建立一個學校,應用他的方法訓練學生,成果輝煌,使他的教學法推展至歐洲各國,1915年,他回到瑞士成立了「達克羅茲學苑」,將他的教育理念散布至世界

4、各國。理念:1.人的身體本身就是樂器,人是通過自身的運動將內心的情緒轉釋為音樂的。2.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要加以誘導、培育,進而為音樂所用。  3.音樂訓練中人們最易接受的是節奏與動作,而節奏與力度是音樂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任何樂思都可以通過身體表演出來,反之,任何身體動作都可以轉釋為相應的音樂。圣桑(CamilleSaint-Saens,1835-1921)  圣桑是技巧最圆熟的作曲家。他有许多作品目前还活跃在乐坛上,但是在法国以外的地方,其声誉却不见上扬。一般对圣桑音乐的批评是:“处处都是技巧,却不见乐念,徒具形式;虽说高雅,却流于肤浅。”他在某方面真可

5、说是法国的门德尔松。圣桑也像当时稍具野心的法国作曲家一样,著手撰写歌剧。他在经过两度尝试后,终于在1877年目睹《参孙和达丽拉》的成功。圣桑的其余十二出歌剧在受人欢迎的程度上都未能超越它。虽然有些学者专家仍坚持《阿士加尼奥》(1890)品质更佳,但是至今仍然活跃于剧场的却是《参孙》。实际上尽管世人对他的音乐口碑不佳,但是其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乐曲数量令人讶然。世人百听不厌的有G小调钢琴协奏曲、c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五号F大调也时获青睐,其他还有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天鹅》原始出处《动物狂欢节》。供小提琴与管弦乐团演奏的

6、《引子与回旋随响曲》也是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交响诗中以《骷髅之舞》最为著名。  成绩的确不恶,显示圣桑的乐名未能充份反映其为最优秀作曲家的事实。他的音乐必定带有某种活力,才能在乐坛上立于不败之地。其音乐中的逻辑,井然的顺序,精炼、明晰的梗概,纯而不杂的专业风格,都在美学上达到了自成一家的境界。他的音乐跟植于古典传统,不论是否违异于正统形式,总是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可称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新古典主义者。他的音乐以“古典高雅”是尚。在当时所有法国作曲家中,以圣桑的音乐最为纯净,全然摒弃弗朗克及其乐派甘美甜腻的弊端。或许G小调钢琴协奏曲或是《管风琴交响曲》的内涵并不是十分深刻,但是它

7、们至少一扫当时陈腐俚俗与品味低落的通病。  他那些甚少为人演奏的钢琴曲虽然近似沙龙式的轻音乐,但是却能以其特质与客观性而不至流为窠臼,反而颇具效果,尤以C小调触技曲(第五号钢琴协奏曲最后乐章的独奏版)为最。此曲的光芒可视为衔接李斯特与拉威尔乐风的一座桥梁。或许圣桑在今日乐坛的地位值得我们重新评价。如果有一天人们的口味也随著时代递嬗而有所改变,突然惊觉圣桑出神入化的技巧,轻盈又不失典雅端庄的乐念竟是那么迷人,届时圣桑音乐的卷土重来就有望了。2004.08.0322:57tyrael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