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

ID:22880255

大小:95.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1-01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_第1页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_第2页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_第3页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_第4页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一、虚构的农民经验  在都市里虚构农民经验,并以此作为批判的武器,这在当代思想文化界是一件十分时髦的事情。我们经常听到从书房里传来的感叹声:“农民很苦哇。”解决农民苦的问题,是一个行政问题,需要周密的社会理性,需要数据论证,特别是需要真正的法律介入,靠几个文人在虚构的故事中长吁短叹并不管用。这种长吁短叹的后果,就是将“现代性”的复杂背景简化,并试图用一种“朴素的阶级感情”来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问题。文艺学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行政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叙述经验”的问题。当代文学(文化)批评

2、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叙述”本身进行批判。这种对“叙述”的批判,不是美学(形式)的,而是政治学、经济学的,或者说是一个话语符号的政治学问题。  我有理由做这样的类比:都市中心主义就像西方中心主义;乡村就像第三世界;当代中国的精英主义就像中国农民面前的西方人,尽管他们在西方人眼里还是第三世界人,这与进城打工农民与乡村耕作农民之间的关系一样;农民向都市迁移与都市人向海外发达地区迁移本质上也是一回事;虚构(想像)的乡村世界就像西方人虚构的东方世界。东方借助于西方的“东方学”学者的想像在说话;农民借助于作家的想像

3、在说话。  都市经验一直是作为农村经验的对立物出现的。这种对立是近代文学叙事的一个基本矛盾。艺术家告诉我们,这一矛盾转变成“迁移/伤害”的主题,不是人为的虚构结果,而是生活所逼。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中的小癞子之所以迁移,之所以遭遇到各种伤害,之所以在伤害中还要继续流浪,原因在于假设了一个前提:小癞子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无家可归。阿Q还有一个土谷祠,小癞子一无所有。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流浪的小癞子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无家可归的状况。当这个现实被抽象化、精神化的时候,这条路就被堵死了。思想家将这种“无家可归

4、”的状况抽象化、哲学化了。它成了文化上的无家可归、精神上的无家可归这样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意象”。这就是近代文化具有反讽性的根源。  当代都市艺术经验的反讽性表现在,作家(知识分子)厌恶都市又离不开都市;他们热爱农村又逃避农村。大批挤进都市的作家(知识分子),将农民的外表和商人(市民)的心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参与了都市内部急剧的财富瓜分过程:写畅销书,炒学术股,混文凭,当博导,抄袭论文,学而优则仕……另一方面,他们又用农民经验打击市民经验,用“乌托邦”打击“现代性”,用马车撞击汽车,用牛粪嘲弄香水。

5、他们的确显得很有力度。这种力度首先当然是来自于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力度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作家的叙述权威,一种建立在“我在现场”之上的权威,或者说“经验的权威”。他们在批判“现代性”的时候,常常以农民经验的亲历者身份出现。他们将作家的虚构与记者的写实结合在一起,用虚构夸大写实,用写实支撑虚构。  他们试图用一种文人化的、人文主义化的,也就是形式化的“农民经验”,来打击“市民经验”。半写实(“摆事实、讲道理”)与半虚构(抒情及其伴生物眼泪)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是他们的典型话语方式。正是这一点(通俗易懂、晓之以理、

6、动之以情),使他们迅速地融进了消费时代的“市民经验”行列。经验的可靠性就这样成了疑问,以至于更年轻的一代根本不信任这种东西。这就是导致表达方式上的“无厘头”、“大话”(香港艺人周星驰是其代表)之风兴起的文化根源。“讲大话”在粤语中就是说假话、撒谎的意思。公开“讲大话”的人得到了青睐,那些假模假式说“真话”、背地里专门干坏事(或者在体制内如鱼得水、不知不觉干坏事)的人,遭到了一代人的唾弃。  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问题,当然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话语符号的道德”问题;换句话说,也是一个“当代叙事”如何

7、可能的问题。符号本身的复杂性是多种文化背景(现代化、全球化、商品化)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对符号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将分析一位以“农民经验”亲历者姿态出现的的作品。  刘亮程目前生活在西部都市乌鲁木齐,是《大西部文学》杂志社的编辑。早年生活在农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使他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刘亮程的散文由两种主要成分构成,一是抒情,一是描述。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进而通过抒情产生批判效果。正是“抒情”和“感叹”使他获得了青睐。夸大的、随意的个人情感与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之间暧昧不明的关系被忽略。

8、2000年前后,他的作品突然被所谓“反抗现代性”的知识分子和文学评审团相中了,成了“知识分子”的一个活例证,然后由文学摇身一变成了畅销文化产品。刘亮程借着审美批判立场的名义逃离生活现场。他伪造了一种与“现代性”相反的生活场景——稻草、牛、锄头、粪便等,并以此来要挟刚刚在都市站稳脚跟的农民。刘亮程利用传统散文的修辞方式,用一种陈腐的抒情方式来稀释当代农民生活的残酷性,诗化当代农民的生活经验。这位逃离了土地的农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