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 2

《兰亭集序》导学案 2

ID:22878606

大小:1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1

《兰亭集序》导学案 2_第1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 2_第2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 2_第3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 2_第4页
《兰亭集序》导学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导学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活动设计]㈠、课前预习1.了解本课相关背景知识。2.借功课下注释,朗读课文,了解其意。㈡、课内采用出题,学生自讲,教师总结的方式[课时安排] 2课时[知识衔接]1、解题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

2、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2.关于序的体裁的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3、作者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人(现山东省临沂县)。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世家大族,性情耿直,严守操节。起家秘书郎,后迁参军,

3、长史。拜护军将军,调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在会稽任内适逢灾荒,开仓赈济百姓。因与上司扬州刺史王述失和,遂称病辞职,从此优游林下,寄情山水,专攻书法。王羲之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法,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雄逸流动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这种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蛇”,有“书圣”之称。王羲之胸怀旷达,喜好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

4、,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4、时代背景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5、文章背景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

5、禊。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51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列坐曲水两侧,将酒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6、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例如: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癸(

6、guǐ  )丑   会稽( kuàijī )   修楔( xì )事也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g )曲水    感慨系之(xì)齐彭殇(shāng)为妄作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①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交谈。)②趣舍万殊(“趣”同“取”,取舍、爱好。)3、翻译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天空,低首俯视兴盛繁茂的天地万物,借以放眼纵观,抒发胸臆,足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但)当他们对所接

7、触的事物感到高兴,心里感到暂时的得意,快乐而自足时,竟不觉得暮年即将到来。(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都要消灭。(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我)本来就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虚妄的。(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尽管时代不同世事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大致是一样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解题1、题目2、作者3、背景三、预习反馈1、字音2、通假字3、翻译句子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来源:学科网]1、朗读提醒: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

8、变化的词语?乐——痛——悲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兰亭集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