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73513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解读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解读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首批获准开办的专业,以培养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如今,该专业早已经风光不再,报考人数逐年下降,招生份额也大幅度削减。许多学生的书桌被成堆的关于英语、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人际交往、求职面试及各类快餐式读物等所占据,很少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不论哪个学历层次的读者,传统经典名家很少被列在他们阅读书目的前十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涉颇杂,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通晓文学知识外,对管理、文秘、新闻等方面的理论也应略知一二。在职业分工不甚精细的经济时代,就业面较为宽泛,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随着
2、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工科应运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逐步被吞噬,其就业竞争力也随之下降。受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就业压力的双重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渐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该专业就比较勉强;进入之后,学习动力亦不足。尤其是古代文学课程,境地更为尴尬。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当今时代有较大距离,因而对它不甚重视。因而古代文学经典也少有人问津。那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该如何进行古代文学课的教学?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解读大学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首批获准开办的专业,以培养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己任。如今,该专
3、业早已经风光不再,报考人数逐年下降,招生份额也大幅度削减。许多学生的书桌被成堆的关于英语、计算机、研究生考试、人际交往、求职面试及各类快餐式读物等所占据,很少有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不论哪个学历层次的读者,传统经典名家很少被列在他们阅读书目的前十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涉颇杂,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通晓文学知识外,对管理、文秘、新闻等方面的理论也应略知一二。在职业分工不甚精细的经济时代,就业面较为宽泛,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理工科应运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汉语言文学等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逐步被吞噬,其就业竞争力也随之下降。受
4、浮躁的社会风气与就业压力的双重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渐下降。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该专业就比较勉强;进入之后,学习动力亦不足。尤其是古代文学课程,境地更为尴尬。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门课程的内容与当今时代有较大距离,因而对它不甚重视。因而古代文学经典也少有人问津。那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该如何进行古代文学课的教学?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重视阅读经典 目前,高校中文学课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多是通代类、断代类、专题类课程,并被冠以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以彰显其重要性。其教学也形成了一整套与文学技能教育相脱节的文学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这种模式不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为
5、根底,而以某种理念为依据,对过去发生的文学活动进行解读和阐释,导致文学中固有的感性、智慧、生命理想等审美本体被遮蔽、遗忘,学生收获的是空洞的概念、理论,而不是关于文学本身的理解。这种教学知识化的方式,遮蔽了文学经典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所建议的阐释体系将学生与文学的联系隔开了。虽然有的学校也开展了一些原著经典精读类教程,但这些课程并没有实实在在地精读原典。其开设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深入地阅读或模仿式的创作。所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只懂文学理论,而不懂文学的非专业人才。许多课堂以传授文学知识为重点,作品赏析往往也是理论先行,不重视学生与经典近距离的接触。教
6、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的状态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结果,四年本科下来,学生只背诵了应付考试的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题的答案,而缺少对经典的阅读。而相关教育者实则应该是引领学生,让他们深度阅读文学经典,静心感悟经典。古代文学经典是古人生命的文字表现,以及精神的体现。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作品,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阅读与感受,不能剥夺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主体作用与内在需要,也不能剥夺他们作为生命个体与古代文学中的生命精神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学生对作品诵读、体悟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性的知识归纳,是提示、点拨、补充,而不仅仅是相关知识点的勾勒与讲解,也不是代替学生阅读。 二、注重
7、德育的渗透 文学是人学。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启发人的灵性,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讲授古代文学,要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古代经学、史学、子学结合起来,经由文学文本的阅读、讲解与传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获得审美愉悦,进而达到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目的。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和审美取向。它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融进了人的生命意识,肯定了人的生命意义,展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它以审美的方式,全面反映和表现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