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64660
大小:65.6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01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内容摘要:本文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同时参照《孔子家语》、《礼记》等书,着重论述孔子的人格魅力。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以下几端:孔子是文化的终极关怀者,孔子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关键词:孔子人格魅力《论语》礼乐仁毫无疑问,文献资料是我们进入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和通道。后人之于孔子,其情形亦复如是。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研究孔子的文献资料,除了《史记》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外,直接的材料则是《论语》、《孔子家语》[②],以及《礼记》等
2、;而《论语》一书,更是天字第一号的基本文献。后世欲知孔子,舍《论语》复将何从?故《论语》巍然而为儒家要典,甚或可尊之为儒家“圣经”;《论语》之所言所论,屹然而为足可与时间相抗衡的空谷足音。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说:“《论语》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③]《论语》一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重读《论语》、“想见其为人”,感叹他广博的知识和儒雅的风度,体味其文化思考与生命关怀,探寻圣人的精神风骨与人格魅力,真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也。如
3、此读《论语》、思孔子,庶几近于陈寅恪所谓“同情之了解”[④]。孔子,一个人格伟岸的仁者、一位“何其多能”的卓越的智者、天意纵使之而成的一代圣人,被誉为时代的精神偶像。早在西汉之时,司马迁就已经推许孔子为“至圣”。后来儒家极力构想的、积极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孔子早就是光辉的典范,堪称“万世师表”。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约略可从以下几端“述”之:文化的终极关怀者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标志;因此,所谓“文化”,实即“人的文化”。文化,是支撑人格的基石,是砥砺人格的中坚;因此,正是文化赋予人格以厚重的意义。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终生以恢复古代的文化传统为己任,并
4、以发扬光大这一文化传统为其职志。他勤奋好学,他开馆授徙,他奔走列国,他整理古籍,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文化理想奋斗了一生。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实,孔子是既“述”又“作”,而且是以“述”为“作”。而这恰好也是孔子伟大的文化人格之所在,“孔子对于中国文化之贡献,即在于开始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的根据”[⑥],“他把古代的制度理论化了,使得这种将要僵死的制度得到新生命而继续维持下去。他的大贡献在此,他所以为今人诟病也在乎此”[⑦]。孔子基本上是维护“周礼”的,但又认为“周礼”要有所损益,而经过损益的“周礼”才合乎他的理想;这个理想,他称之为“道”[⑧
5、]。孔子之“道”,其实就是文化之“道”,它是孔子的“终极关怀”。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正是人使“道”得以弘扬,这是何等自觉的认识啊!孔子又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志趣高尚、生活知足,这是何等感人肺腑的精神啊!《论语•泰伯》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数语虽出自曾子之口,实则亦是夫子之道;这是何等崇高的担当精神啊!陈寅恪说:“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也。
6、”[⑨]王国维是典型,陈寅恪也是典型,而孔子更是典型,而且是原创型的文化大师、民族精神的巨子。准此,我们对孔子之勤奋好学、刻苦自学、虚心问道,便不难“同情之了解”,自亦感动莫名。对于有学之士,孔子是“不耻下问”,他曾经“见于郯子而学之”,曾经“问礼于老聃”,“入大庙,每事问”,真正地做到了“学而不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学”中融入了一种深深的文化关怀__对“道”的终极关怀。抚今思昔,顿觉文化之于人格魅力的无上可贵!当今社会流传着一种批评意见,说许多人“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质”。究其实,这是对作为文化内容之一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呼唤。孜孜不倦的传道者
7、孔子之伟大,不但在于他是博学而多能的学者,是中国古文化传统的赓续者,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杰出典范而为“万世师表”;而且在于他勇敢而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担,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中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也是非常高明的教师和杰出的教育家;藉此,方可“承续先哲将坠之业”,使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绵延赓续。孔子在教育方面最光辉、最灿烂的一点,便是他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创造性地提出“有教无类”。所谓“有教无类”,即“不分宗族贵贱,不分阶级,都是可以施教的”,这是人类教育史上“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政治突破”[⑩]。在教育活动中,孔子确确实实实践了“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