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62174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校史馆之我见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觀1Abstract1一、校史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21.要拥有场馆22.考虑自然和地域环境23.突显校园文化建设2二、通过科学的艺术手法,合理布局31.选址与设计32.现代化手段的运用33.做好陈列3三、实例分析以国內外校史馆为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3四、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4五、结语4X力畎5校史馆之我见级班:作者指导老师:【香商要】: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凝聚着几代甚至几十代校友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智慧,也具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功能。校史可以体现校园的文化,是一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还记录了校园文
2、化不同阶段的发展脉络,能展示一个经年学府历史的枳淀、文化的品位和精神的品格,让参观者体会到学校文化的辉煌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唤起学校师生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本文阐述了建设校史馆应该遵循的设计原理和理念,再加上举国内外校史馆的例子来探讨高校校史馆的建设,对我国高校校史馆的未来建设进行展望。【关键词】:校史馆•,建设•,设计TheHistoryMuseumof【Abstract】:Gardnermuseumofcampuscultureisanimportantcarrier,condensinggen
3、erationsofevenafewgenerationalumniofhardworksweatandwisdom,alsohastheverygoodphysicalfilefunction.Canreflectthecampusculturalhistory,isaschool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graduallyform,butalsorecordsthedifferentstagesofthecampusculturedevelopmentcontext,canshowahis
4、toricalaccumulation,institutionprogrammethegradeofcultureandspiritualcharacter,allowingvisitorstoexperiencethefeelingoftheschoolcultureandhistoryofthebrilliantmassiness,arousingtheschoolteachersandstudentsofprideandhonor,andtoinfluenceandbyinfection.Thispaperex
5、poundstheconstructionshouldfollowthehistorymuseumofthedesignprincipleandconcept,plusanexampleofdomesticforeignteachetshistoriographerstoexplorethehistoryoftheconstructionoftheuniversitylibrary,historyofChineseuniversitylibraryconstructionoffutureprospects.【Keyw
6、ords】:Historymuseum,construction,design引言a校史者,即学校的历史沿革,它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是学校最可宝贵的历史档案。而且校史馆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校史馆的建设具冇很好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校史馆,如同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学校变迁和发展,显示丫几代、几十代校友辛勤耕耘的汗水和智慧,总结了一所学校优秀的办学经验和成果,体现出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独特的精神内涵。通过校史馆,可以让学校在不同时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在一座建筑物里得到充分鲜活的展示
7、。校史馆是学校对外幵放的教育“窗U”,是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和财富,是鼓舞学校士气、迎接未来挑战的精神动力。一、校史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1.要拥有场馆要根据学校的藏品和资料的数量、体积,建设合适的场馆进行陈列布展。场馆是留着展览参观的,所以在场馆里耍留有参观的通道。同时场馆的设计要注重立体空间的释放,因为那些扁平的资料放在立体空间里才能更发挥很好的视觉效果,像那些体现岁月流逝的展品和资料放在时光走廊的立体进程空间里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会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仿佛吋间倒流,步入了历史的隧道。有了这种立体化的校史馆
8、,才会有立体化的历史记忆,这样会给参观考带来强大的震撼力。2.考虑自然和地域环境从自然因素考虑,校史馆的规划建筑设计应该遵循所在地区的地域性,考虑自然地形,生态气候的影响。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工改造,减少利用机械方式调节温、湿度,达到节能和可持续的目标。地区性建筑是表现不同地区文化和技术的载体,适应于木地区的自然地理、经济、气候、人文、生态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