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44043
大小:9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营销战略分析模型的五种战略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营销战略分析模型的五种战略形式品牌的心智地位以及兵力,决定了所采用的竞争战略形势,缺乏竞争战略思考的营销战略或者品牌战略,注定要受到实际竞争环境的挑战。在营销的战场上有五种战略形式: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抢先战。各个品牌可以视自己所处的位置及资源配置状况,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战略。 1、防御战 第一条防御战原则:只有市场领先者才能考虑防御战。这个原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常常被理解错。这里所说的领导者的地位是由消费者的心智决定的,而不仅仅是市场地位,经常有的情况是:某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短暂
2、的优势,就把自己当作领导者,就认为自己应该展开防御。第二条防御战原则: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自我。竞争此消彼长,领先者展开防御战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挑战自我,产品升级,引领竞争、寻求进化,促进行业发展。第三条防御战原则:时刻准备阻止竞争对手强大的营销攻势。领先者要想保持领先地位,除了不断挑战自己,促进整个品类发展,还必须要时刻阻止进攻者强大的营销攻势,在进攻者确立地位之前,进行有效打击。链接:吉列刀片的防御战 2、进攻战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适合展开进攻战,只有处于市场二三位的品牌,并且拥有足够的兵力配备,才有
3、机会针对领先者发动进攻战。第一条进攻战原则:首先要研究领先者在市场中的强势。面对市场竞争,企业的第一反应通常就是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强势和弱势,这种观念下做出的决策通常有巨大的缺陷。处于二三位的品牌,其主要的市场是在领导者那里,所以营销的重点首要是研究领导品牌的强势,二三位品牌的战略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领导者决定的。第二条进攻战原则:找到领先者强势中的弱点,并攻击这个弱点。找到领先者的强势之后,在这个强势中发现弱点,任何强大的概念背后一定有其天生的弱点,这个弱点才是竞争对手无法回避的战略性弱点。第三
4、条进攻战原则:尽可能在狭窄的阵地上发起进攻。兵力原则仍然是第一原则,作为进攻者来讲,集中兵力,单点突破,在决定性地点保持相对兵力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链接一:宝马如何在豪华汽车市场上展开进攻链接二:真功夫的进攻战 3、侧翼战 第一条侧翼战原则: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所谓侧翼战,是相对于进攻战而言,面对强大的领导者,不能从正面进行直接攻击,也就是没有机会去攻击对方“强势中的弱势”。侧翼战首先要选择的就是,在一个无人竞争的区域展开。所谓无人竞争的区域,就是开辟一个新的品类,细分一块新的市场,或者集中兵力推出聚焦
5、于某一个市场的专家品牌。侧翼战的核心思想就是今天所说的蓝海战略思想,所以蓝海战略出版之后,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营销战》是蓝海战略之母,而蓝海战略只不过说了营销四种战模型中的一种:侧翼战。第二条侧翼战原则:战术奇袭。侧翼行动是在一个领先者没有设防的区域展开,因此必须进行战术奇袭,才有机会获胜。如果时间延长,势必让对手发现战略动机,并及时设防,品牌就失去了侧翼战的机会。第三条侧翼战原则:乘胜追击。如果没有追击,胜利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克劳塞维茨实施侧翼战,尤需坚持乘胜追击,将品牌朝着纵深化方向发展,巩固所
6、取得的胜利果实。实施品牌战,就如同在消费者大脑中挖洞,挖得越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越深,品牌的根基越牢固,占领的阵地就不会被对手轻易更改。链接一:中国重汽以及时代轻卡的卡车侧翼战链接二:特伦苏如何开创高端牛奶品类链接三:棒!约翰如何痛击必胜客 4、游击战 第一条游击战原则:找一块细分市场,小得足以守得住。军事上实施游击战是迫于绝对兵力处于严重的劣势的无奈,同样,营销上实施品牌游击战就是为了避开竞争主战场,是迫于兵力不足的最佳战略。游击战最大特征在于,远离前线,避免与敌人正面接火,而是在敌后展开战斗。因此
7、,在品牌战中,体现出来的就是远离领导者,分化一个小的品类去占据一块细分市场。这个细分市场要足够小,小可以是规模小,可以是市场小,可以是地理位置的小,总之必须小得领导者不值得全力去占据,小得领导者无法进攻,就如大象无法进攻蚂蚁一样。但同时又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保持品牌足够的盈利能力,使自己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并且能凭借有限兵力守住阵地。第二条游击战原则:无论怎么成功,也不要学习领先者。实施游击战的品牌,最大优势在于自己的“小”,组织机构简单,决策过程快速,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变更市场策略。第三条游击战
8、原则:一旦有失败迹象,随时撤退。强大竞争对手一旦进入,游击品牌要充分利用其“小”所体现出来的灵活性,主动撤离,瞄准新的游击机会,适时打入新市场,建立新品牌,开始新的游击战略。链接:劳斯莱斯和熊猫烟的游击战 5、抢先战以上四种战略形式,体现了成熟市场的竞争状况。通过对中国市场竞争环境的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中国市场发展较为初级,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对定位及心智观念缺乏了解,还没有意识到进入心智对于营销的重要性,很多产品仅仅进入了市场,但是未能在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