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与东佳书堂

陈崇与东佳书堂

ID:22831211

大小:6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1

陈崇与东佳书堂_第1页
陈崇与东佳书堂_第2页
陈崇与东佳书堂_第3页
陈崇与东佳书堂_第4页
陈崇与东佳书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崇与东佳书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崇与东佳书堂  [摘要]唐代江州陈氏东佳书堂被誉为中国书院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但相关史料的抵牾让人怀疑东佳书堂在唐代创建的真实性。从新兴士绅阶层在地方事务的作用、科举制度对聚居家族的影响、陈氏家族聚居的婚姻关系等方面来看,陈崇在唐大顺元年(890)创建东佳书堂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陈崇;东佳书堂;绅士;科举;家族婚姻    一 关于东佳书堂的几种讨论    在中国书院史研究尤其是关于书院起源的研究中,江州陈氏东佳书堂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诸多史家根据有关史志的记载将东佳书堂作为中国书院初创时期的代表

2、,如毛礼锐等先生据《同治九江府志》“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才,子弟弱冠,皆令就学”的记述,提出“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认为在唐代私人创建的书院中已有聚书授徒的讲学活动了,虽然还不甚普遍,规模也较小,尚未形成制度,但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已经诞生了。”《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中国教育通史》《中国书院制度考略》《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中国教育史》等著作中的意见大致相同;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书院史》中,李才栋先生第一次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东佳书堂的办学情况,他指出:“从事教学活动,又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始于唐代……

3、。唐代不但有前述的若干所后人比较简略记述的书院,还有当时人比较详细的记述,并保留了有关规章制度的书院。江西德安东佳书堂(亦称义门书院、陈氏书堂,唐代归江州浔阳县管辖),即是一例。”李先生确认东佳书堂出现在唐代的史料除地方志外还有陈氏的谱牒。据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陈氏后裔保留下来的族谱记载,江州陈氏七世长陈崇于唐大顺元年(890)制定了一份《陈氏家法》,家法共三十三条,其中一条规定在陈氏的东佳庄设立书堂一所,以教育弟侄子姓以应科中举,期取青紫。根据这份“既非后人追述,亦非口耳相传,已被陈氏后裔世代承继刊于陈氏宗谱卷

4、首的文献资料,足以证明在唐代已经出现了由私家举办、既藏书复教学的不同于隋唐的中央和地方官学、高于蒙学程度的新型教育机构——书院。”由此,以东佳书堂为代表,书院起源于唐代成为书院史学界得到广泛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作为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兴起于唐代的标志之一,东佳书堂被誉为中国书院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随着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加入,中国书院研究的视野得到拓宽,研究视角也在不断转换,关于东佳书堂的讨论也间或有新观点出现,如徐梓先生在《元代书院研究》中指出,“书院的名义最早出现在唐代,这在学术界已

5、经有一致的认识,但书院是不是已有讲学活动,是否是教育机构,也就是说唐代是否已有名实相符的书院,现在还很难判定。”“即以声名最为显赫的义门书院(即东佳书堂——注)而论,现有的记载不仅不能印证地方志中的说法,相反只是说明书院这一名称的向壁虚造。”徐晓望先生在《唐五代书院考略》中更认为今人引用的陈氏宗谱是有疑问的,“唐代陈崇所建的最多是书堂,而不是书院。进一步说,陈崇是否建有书堂还是可以探讨的。”“由此看来,有些学者根据不可靠的族谱史料,将东佳书院的历史上溯至唐代是有问题的。……所谓石鼓书院、东佳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说法都

6、经不起考证。”  如果加以细致的比较亦不难发现,陈氏谱牒与地方志书记载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相关文献在书堂的创建人及其创建时代上多有抵牾,东佳书堂兴建于唐代的真实性让人怀疑。    二 江州陈氏聚居史实与《陈氏家法》的宗旨    江州陈氏始祖陈旺(生卒不详),字天相,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因官置产,古籍于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子孙因此居住,恪承祖训屡世同居,自是家益昌,族益盛。”陈氏聚居的特点是“合族共处,室无异财,厨无异馔。长幼男女以属会食,日出从事,不畜仆夫隶

7、焉,”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度为保障的同姓义居的大家庭。陈氏的聚居符合封建王朝以“孝道”治国,以伦理秩序为乡村治理手段的统治思想,因而多次受到封建政府的旌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6)诏旌其门,南唐升元元年(937)诏立陈氏为“义门”,入宋后包括宋太宗、仁宗等封建君王对其亦多有旌赐,江州陈氏成为唐至北宋时期较有影响的聚居大家族。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陈氏的聚居虽对于稳定地方秩序有一定的作用,但田畴不广、供给不足,“聚族益众,家道贫困”,地方政府在给予陈氏属于奖励性质的经常性免杂差科

8、徭、盐曲线绢外,在荒歉之岁还要拨付一定的赋贷。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地方政府无力承担,于是在权臣文彦博、范师道等人的建议下,宋仁宗嘉祜七年(1062),北宋政府以人口过于集中、朝野太盛为由,将陈氏分析为291庄,依派拈阉分迁江南、两直、川、浙、广、闽等地的路、州、镇,义居323年的江州陈氏经分析遍布各地,一时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江州陈氏在第七世陈崇主家时已初具规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