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ID:2282484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_第1页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_第2页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_第3页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_第4页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述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条件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代写硕士毕业论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小学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发展的眼光看,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有创新才能发展,有创新才能有实力,有创新才能腾飞。所以教育,尤其小学数学教育,应实施创新教育。一、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索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

2、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就是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问题,创新出新内容。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引导上,课堂教学的组织上都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对所学知识多让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深化。如我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想出“两因数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之和是10”,即俗称“首同末合十”的速算法,用两个因数个位数乘积作积的末两位,用十位数乘以比它大1的数作积前一位或前两位数(如14×16=224

3、)。接着我鼓励学生根据刚才已学知识分组讨论,猜想一下:类似的三位数乘以三位数有没有速算法?讨论后再计算验证,这时甲同学提出;三位数乘以三位数,若两因数百位数相同,其余两位数之和为100时,有类似的速算法。乙同学猜想;若两因数千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其余数位上的数之和为100,也可能有类似的速算法。这时丙同学又提出:能否倒过来考虑呢?两位数乘两位数,若十位数之和为10,个位上的数相同,有没有速算法呢?……这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展开新一轮的讨论、验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启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一节数学课的教

4、学效果如何,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不能一贯地沿用复习———引题———授新———练习———小结的模式。我常常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抽两位同学坐在前排,其他同学当各组的啦啦队,采用电视中常用的知识竞赛方式,提出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启发他们进行讨论,并由前排的同学回答,答对了给他们组加10分,然后再让前排的同学根据所学内容提出与内容相关或延伸的问题,其它组的同学(啦啦队员)回答,对者给啦啦队员所在的组加10分。硕士毕业论文代写如答不上来,就给提出问题的那个组加

5、10分,这时同学们都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能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问题,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都想争取当上这节课的冠军组。就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领悟了新的知识,提出了新的问题,创造了新的内容,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三、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策略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问题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盲从,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使他们具有比较、分析、推理、归纳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系、想象、直觉等非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数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好

6、奇心。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往往就是从好奇开始的,好奇才能生疑,而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就鼓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和今天学习的梯形面积,让学生提出或发现问题。经过思索、讨论,有同学好奇的提出:梯形面积S=(a+b)h/2,三角形面积S=ab/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能用上下底的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去解决呢?经过同学们再讨论、画图验证,实践结果说明这个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这个学生从侧面提出的问题其实已“创造”

7、出一个新的知识:即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的面积统一成一个求积公式。四、要给学生创设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学生的创新要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才能完成。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展开独立的、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这时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要给其时间加以讨论,切不可贪图方便以讲解或灌输代替引导和启迪,那样会导致以听课代替思维,而结果是听起来什么都明白,事后自己动手做起来什么都不明白,更谈不上“创新了”。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目的,设计出相应的可操作的学具进行教学,进而引

8、发学生的创新。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利用学具,分组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即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