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24036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八年级语文上册《故宫博物院》校本作业苏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宫博物院》校本作业预习导学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挥霍( ) 矫健( )缭绕( ) 金luán( )殿击qìng( ) jiǒng( )然不同 2.下列语句,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B.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联,而景然有序。C.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D.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廷院,弯弯的金水河象一条玉带横灌东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汉白玉石桥。3.下
2、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A.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B.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绘声绘色,集中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C.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4.选出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广场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叫“前朝”。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迁”。(引用)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
3、分迥然不同。……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比较)C.养心殿东间叫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召见大臣的地方。(作诠释)D.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打比方、列数据)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充句子:围绕 环绕 盘绕缭绕7⑴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 )着。⑵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 )。⑶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 )着六颗小珠。⑷每根大柱上( )着矫健的金龙。6.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紫禁城的城
4、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B.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C.广场北面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D.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二、整体感知1.填空题。故宫又称________和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
5、三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说明的重点是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3.将“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
6、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4.读下列句子,完成问题。7①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②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③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④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⑤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⑴上面语段的顺序被打乱了,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序号。⑵第①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⑶第③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5.说明下列加
7、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⑴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⑵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 三、【课内阅读】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
8、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1.这一段主要介绍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中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多”、“七十二万平方米”、“七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玲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