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23176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笔者围绕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学校教改实践,从培养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能力的培养、多证书制度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层次的升格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笔者围绕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学校教改实践,从培养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能力
2、的培养、多证书制度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层次的升格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近年来,我国新建和由原专科院校转制而成的高职类院校已超过40所,其中工科类的高职院校大都设有建筑类专业,课程主要围绕房屋的设计与施工而设置,一般称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该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注重房屋建筑方面,专业面比较狭窄。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我国各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已陆续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改称为土木工程专业。土木
3、工程专业涉及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港口及近海建筑等各个领域,较之原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要宽泛得多。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应以此为出发点。据我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查统计,学生从事施工技术工作的约占,从事土建行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约占,从事设计工作的约占从事建行、审计工作的约占,改行的约占这就清楚地说明了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在生产实践部门,工作的重点是在基层、在现场。为此,我校紧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
4、求,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培养结构的调整调整培养结构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为主线,从课程设置到学时分配、从教学内容到实践环节、从主干课程的建设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强调必要的基础理论到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均有别于普通本、专科专业。对于公共基础课程,除了规定的政治理论课以外,我校加强了人文、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专业课程,则从培养学生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这一目标出发,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的地位,特别是结构、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主干课程。在使学生掌握土
5、木工程某一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本专业其他相关知识也有所涉及。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在注重课程教学的同时,其培养结构的调整更应强化实践性环节,这是有别于普通本、专科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抓好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施工实习、毕业设计,实践-等教学环节,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对此,除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外,其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这两个教学环节则在生产实践部门中集中安排。几年的实践证明,我校高职土木工程专业整体培养结构的改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
6、培养质量。二、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到教学实践中来。这里仅举几门我校高职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土木工程测量学。传统的教学偏重于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忽略了施工控制、定位轴线、轴线投影、标高传递、室内装修等施工测量内容,在课程改革中,我校均将这些内容均编入教材并在课堂中讲授。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任课教师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课堂教学与施工现场教学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7、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经此训练,学生毕业后可很快成为较熟练的测量放线员。建筑施工学。这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技术进展快的课程,任课教师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第一,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难以讲清的问题,组织学生到现场,边观察、边讲授,然后回到课堂再侧重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述;第二,采用典型工程事例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快速、形象、直观的学习本门课程的实践理论和技术;第四,跟踪国内外土木工程学科的先
8、进成果,把新成就、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融于课程之中;第五,加强对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指导。三、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我校采取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以进一步消化课堂内容;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提高学以致用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