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06956
大小:342.1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31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027]《文艺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0027 学年学季:2018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 ). 意象世界层 . 意境超验层. 物质实在层. 形式符号层2、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 朱光潜. 蔡元培 . 王国维. 宗白华3、将艺术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的思想家是( ). 康德. 柏拉图. 黑格尔 . 亚里士多德4、《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 ). 柏拉图. 黑格尔. 杜威 . 海德格尔5、“诗缘情而绮靡”是( )提出的观点。. 陆机 . 曹植. 严羽
2、. 孔子6、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评论主要受以下哪位思想家影响?( ). 亚里士多德. 叔本华 . 尼采. 黑格尔7、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 ).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 柏拉图. 叔本华8、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所具备的感性形态是( ). 和谐. 纤细. 宏大 . 小巧9、蔡元培提出的学说是( ). “以科学代宗教”. “以艺术代宗教”. “以美育代宗教” . “以艺术代宗教”1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属于( ). E.接近想象 . 对比想象. 创造性想象. 相似想象11、认为喜剧是人们期待的失望的是(
3、 ). 康德 . 霍布斯. 谢林. 柏格森12、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是( ). 社会交往的发展. 自然环境的变化.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 大脑的发育完备13、中国古代相当于崇高这一概念的是( ). 阴柔. 阳刚之美 . 婉约. 空灵14、荷加兹认为蛇形线最美,这属于( ). 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定义美 . 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15、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人是( ). 黑格尔. 柏拉图 . 康德. 亚里士多德16、“举头忽看不是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在美感心理构成上属于( ). 直觉. 想象.
4、通感 . 表象17、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的美学家是( ). 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 鲍姆嘉通 . 叔本华18、认为美是本能冲动的升华的美学家是( ). 弗洛依德 . 柏拉图. 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19、《诗品》的作者是( ). 刘勰. 亚里士多德. 钟嵘 . 严羽20、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 ). 相互包容. 相互补充 . 相互替代. 相互对立21、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 ). 《诗学》 . 《诗艺》. 《论崇高》. 《判断力批判》22、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活动的是( ). 柏拉图. 卡西尔. 雷纳克 .
5、 叔本华23、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 ). 审美学科的确立. 审美意识的确立. 巫术活动. 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24、《蒙娜丽莎》所属的审美范畴是( ). F.崇高. 喜剧. 悲剧. 优美 25、喜剧的主要特点是( ). D.形式与内容悖离 . 大众喜闻乐见. 紧追时尚. 嘲笑现实26、19世纪,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美学流派是( ). 分析美学. 实验美学 . 结构主义美学. 现象学美学2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属于( ). 对比想象. 接近想象. 相似想象 . 创造性想象28、王国维认为中国的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除《桃花扇》外
6、,另一部作品是( ). 《琵琶记》. 《牡丹亭》. 《红楼梦》 . 《水浒传》29、从想象的类型来看,“瑞雪兆丰年”属于( ). 接近想象 . 相似想象. 对比想象. 创造性想象30、郑板桥的“手中之竹”相当于艺术创作中的( ). 积累阶段. 物化阶段 . 感受阶段. 构思阶段3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 ). 绝对精神论. 理念论. 实践存在论 . 唯心论32、以下属于从事物之间关系探讨美的是( ). 休谟. 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 狄德罗 33、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 ). 康德. 黑格尔. 斯宾塞 . 柏格森3
7、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说明( ). 美在愉快. 美在距离 . 美在形式. 美在无意识35、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 陆机 . 韩愈. 柳宗元. 孔子3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 ). 康德 . 柏格森. 霍布斯. 弗洛伊德37、艺术存在的动态流程是( ). 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接受.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 . 从艺术创造到艺术接受38、马克思把艺术归结为一种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