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97543
大小:62.6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发展与生成策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发展与生成策略摘要网络时代带来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基于高校场域,按照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产生以及何以为之的思路,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意蕴的价值归宿、意蕴层次及表征形式进行解读,将其概括为文化性、主体性、浸润性。德育意蕴观照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应注重在深度交互中实现人的连接,在共享共建中实现知识的连接,在技术与理念协力中选择适宜平台,以此促进学生从知识共享、认知发展走向自我成长。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生成策略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29-0061-04网络时
2、代带来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传达力,是当前德育实践工作中的重要命题。网络学习共同体以学习为着力点,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实践中,有利于促进共同体成员从知识共享、认知发展至自我成长的教育目标。本文试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德育意蕴出发,在社会化学习境脉中拓展网络德育的学术视野和实践〒台,推动学生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有效的连接、交互实现育人本质。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归宿:从学习共同体到意会共同体?%络学习共同体是指网络学习者、助学者基于网络平台以共享知识和教育性经验为目的,通过沟通、对话、协作、反思等形式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学习共同体。需要说
3、明的是,木文研究视域是基于学校场域的网络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发展与生成策略摘要网络时代带来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基于高校场域,按照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产生以及何以为之的思路,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意蕴的价值归宿、意蕴层次及表征形式进行解读,将其概括为文化性、主体性、浸润性。德育意蕴观照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应注重在深度交互中实现人的连接,在共享共建中实现知识的连接,在技术与理念协力中选择适宜平台,以此促进学生从知识共享、认知发展走向自我成长。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内蕴;内涵;生成策略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
4、9(2016)29-0061-04网络时代带来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实现德育教育传达力,是当前德育实践工作中的重要命题。网络学习共同体以学习为着力点,在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实践中,有利于促进共同体成员从知识共享、认知发展至自我成长的教育目标。本文试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德育意蕴出发,在社会化学习境脉中拓展网络德育的学术视野和实践〒台,推动学生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通过有效的连接、交互实现育人本质。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归宿:从学习共同体到意会共同体?%络学习共同体是指网络学习者、助学者基于网络平台以共享知识和教育性经验为目的,通过沟通、对话、协作、反思等形
5、式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的学习共同体。需要说明的是,木文研究视域是基于学校场域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将网络视为开放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发展契机,在资源整合和技术支持下注重教育要素有机融合的学校网络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滕尼斯提出,他认为:“个体与个体在一个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中会形成更加强而有力的、结合更加紧密的关系。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精神意识及特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学习共同体演化到网络学习共同体,体现出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生态环境的变化,但其木质内核与学习共同体具有同一性。网络学习共同体所呈现的开放、互联、脱域等典型特征延伸了共同体语境
6、中成员沟通与交流的场域空间,但内蕴依然包含着知识传播、经验共享与价值传递。进一步而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归属是从学习共同体到意会共同体的嬗变,是学习共同体形成、迭代发展中隐含的价值旨归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不仅有助于文化共享,还有利于个性化精神与群体意识相砺相长,足网络德育实现的有效载体与组织场域。二、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德育意蕴的层次与表现形式(一)文化性文化的本质即人化和化人[2]。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性是其德育意蕴的应有之意。当代语境下的共同体概念扬弃了传统的、自然形成的、原始的community概念,保留了原意中的情感、理解,吸
7、纳了社会概念中的目标、规则,逐步将“异质、开放、共同理解、情感支持”等注入共同体内涵,使其概念发生转换与重构[3]。网络学习共同体以学习活动为核心,但在知识传播、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将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传播活动,其德育内蕴能够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接受、内化和升华,实现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自身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网络学习共同体德育意蕴的文化性表现为自由、平等的共同体氛围中,成员间自由的交流,教师真正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成为学生成长中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生以内化于心的意识
8、化(知识、观念、规范、价值等)来改造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