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91622
大小:75.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1
《张仲景50味药证》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桂枝 一、应用:1.治心悸、气上冲等,认为桂枝具有平冲降逆作用,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2.治疗出汗。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可治疗汗多、心悸等,桂枝汤是主方。3.药证桂枝舌:舌质淡红或黯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桂枝体质:“林黛玉”为代表。二、经验:使用桂枝,配伍极为关键。1.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但配伍不同,主治也不同。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2.治疗自汗。桂
2、枝汤治脉弱自汗;桂枝加附子治身痛自汗;桂枝加黄芪汤治身肿自汗。3.另:桂枝甘草配伍麻黄,无大汗亡阳之忧;桂枝甘草配柴胡,则有发汗透邪之功。4.经验方:桂枝10g,附子10g,细辛6g,甘草3g。用于治疗以身痛、汗出、脉弱为特点的疾病,如腰腿痛、头痛、神经痛、肿瘤疼痛等。 三、用量仲景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四、学术争鸣:有学
3、者认为:仲景方中的桂枝就是肉桂。 芍药 一、应用:1.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仲景对此汤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是相当肯定的。另:腹痛也是挛急性的症状。2.腹痛时,仲景必用芍药。3.芍药能用于便秘者。4.咽喉疼痛不是芍药的应用指征。5.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是胃肠动力剂,相当于西医马叮啉。6.芍药配白术茯苓,是利水剂。二、经验:1.芍药兼治便秘。笔者经验,芍药量至30g以上,就有通便作用。2.江苏常熟名医陶君仁先生有柔肝饮一方,即芍药甘草汤加生麦芽。3.小建中汤是保肝方。P19 三、用量:仲景用芍药有2个剂量阶段
4、:大量:4-6两,主治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病症。若配附子或黄芩,或配桂枝等则不必大量,用小量:2-3两即可。 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各4两。后世用量比例不一,从12:1到3:1不等。 甘草一、应用:1.用于瘦人。《神农本草经》载甘草能“长肌肉”。羸瘦可以看做使用甘草的客观指征之一。2.咽痛,多用甘草。3.甘草用于口腔黏膜病。咳嗽也是黏膜病。总之,甘草证以体形羸瘦为客观指征,主治病症以干枯性(羸瘦)、挛急性(肌肉痉挛、绞痛)、刺激性(咽痛、黏膜溃疡)、躁动性(心悸、脏躁)、突发性(中毒、外科感染)为特点。 二、经验
5、:1.甘草6g,桔梗3g。为利咽方。治疗急性咽炎,笔者常加山栀10g,连翘20g。加制半夏12g、厚朴10g,治疗慢性咽炎、梅核气等。2.甘草6g,桂枝12g。为定悸方。方中桂枝多改用肉桂10g。3.甘草12g,干姜6g。用于以吐涎沫而不渴、苔滑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4. 大枣 一、应用:1.张种景使用大枣最多的是与生姜、甘草分别同用。2.临床所见,凡动悸者、脏躁者,多形体瘦弱、舌淡脉细,故使用大枣、甘草为主的方药,要注意辨清舌脉。3.大枣味甘,含糖量很大,作为能量补充,张仲景对体质瘦弱的虚劳患
6、者,常常大量使用大枣,最大量达30枚。 二、使用注意:1.大枣一般不与麻黄配伍。2.张仲景治疗胸闷气喘一般不用大枣,这恐怕与“甘能令人中满”有关。3.治疗关节痛的麻黄方也很少配伍大枣,可能大枣大量服用能妨碍麻黄发汗功效的发挥。 麻黄 一、应用:1.麻黄多用于无汗证,而与石膏同用时,则不必拘于无汗一证。麻黄配石膏能调节发汗的强弱。石膏量大于麻黄,则不发汗而退肿。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汗。2.麻黄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3.黄肿,是仲景使用麻黄的客观指征。黄肿者的咳喘,麻黄最为适宜。4.仲景使用大剂
7、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浮紧即有力,是患者心肺功能较好的一种反映。5.麻黄体质-P386.配伍桂枝的麻黄剂应该是较为安全的,尤其是桂枝量大于麻黄的处方。麻黄汤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7.麻黄6g,附子10g,细辛6g。是温性止痛兴奋剂,治疗腰痛效果最好。但以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脱出为适宜。麻黄量在10g以上,芍药量在30g以上,服用以且须避风,服第一服时常常会周身出汗,腰痛随之减轻,以后再服就不一定会出汗,有效才常常三五剂内见效。笔者经验,本方加大姜、甘草、大枣等,使用更安全,汤液的口感也较好。
8、 二、用量1.麻黄的用量有多个阶段:2.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仲景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 附子一、应用1.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经发汗以后可以,但恶寒不仅不减轻,反而比以前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阳虚证患者,恶寒同时,常常汗漏不止,身体湿冷,精神萎靡,是使用附子的指征。2.大剂量附子多用于痛证。3.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证。所主治的二证之中,脉象沉微最为重要。4.“附子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