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89365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朗读教学中的“情”与“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朗读教学中的“情”与“法”“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中以读书训练为主线已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会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虽然加强了学生的读书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课堂教学中对于朗读的指导常常流于
2、形式。 案例一: 如一位老师讲《九色鹿》时,对九色鹿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一段进行的朗读指导: 师:调达带国王将九色鹿团团围住,九色鹿心情如何? 生:(异口同声)非常气愤! 师: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朗读? 生:气愤的语气。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能读得比他更好些? 师:(另一生读后)又指一名同学读。(不到位) 师:(让生作评价后)请女同学读一读。 师:(见效果不明显)哪些词语应读得重一些? (生回答后,师要求一一圈出,学生试读。) 思考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学生注意这句话要读出某某语气
3、,这个词要重读,那儿要读得快一点……像这样单调、机械、生硬,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如何能让学生读出感情,更何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们不可以把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体会个中情感。然后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起课文来,自然能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案例二: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指导学生读《第一次抱母亲》中护士的一句话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生:读第一小节 师:板书“责怪”。“责”根据它的意思可以组成什么词?同学们想一想。
4、 生:责备。 师:怪在这里做“埋怨”讲。如果护士用责备的语气对“我”说话,他们不认识,护士不能这么说。但是如果护士不埋怨他,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病人(母亲)的关切之情。所以埋怨中带一些责备,就是“责怪”。谁能读好护士的话,不是责备,也不是埋怨。而是埋怨中带有一点责怪的意思。 生:一生读。 师:批评的意思多了。不要。是埋怨中带一点责怪。 师:范读。 生:又让一生读。(到位) 师:这就叫“责怪”,把书放下,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语文。用词多恰当啊,不是责备,太重了,又不是埋怨,埋怨太轻了,用责怪。今后我们说话写文章要注意推敲,用什么词更准
5、确。大家把书拿起来,再把“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这句话来读一读。 思考二: 1、重视读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傻读,应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训练和理解课文等穿插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其实,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二者是统一的。于永正老师在讲《第一次抱母亲》时,抓住“重担”“翻山越岭”等词句进行点拨教学,学生自然地理解到母亲身上担子之重,和母亲的伟大,朗读自然也很到位。 2、要能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同学理解了,但是读不出来。这就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
6、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中谈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提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方法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上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鉴运用,扎实训练,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其他技巧,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来让学生感悟体会,范读是一种更直接、更现实的指导。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
7、婉……务期尽情发挥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而且,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技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