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

ID:22786432

大小:484.50 KB

页数:142页

时间:2018-10-31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_第1页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_第2页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_第3页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_第4页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第1课《论语》(节选)《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品味经典(一)【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

2、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⑻其犹病诸⑼。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阅读广角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释义:⑴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⑵处:居住。⑶知:音zhì,同智。⑷约:穷困、困窘。⑸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⑹施:旧读shì,动词。⑺众:指众人。⑻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⑼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⑽夫:句首发语词。⑾能近取譬

3、: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2.孔子说:“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

4、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评析:1.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

5、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3.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6、边读边思我们从小要学会选择朋友!怎样做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品味经典(二)【关于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的问题】1.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huì)。”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阅读广角释义:⑴怀:思念。⑵土:乡土。⑶刑:法制惩罚。⑷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译文:1、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

7、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2、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3、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评析:1.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

8、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3.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