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6809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1
《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中国哲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中国哲学论文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浅析——中国哲学论文 [内容摘要]黄宗羲“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与阳明心学关于本体与工夫的讨论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命题有两个理论特色:一是体现了“实学”倾向,二是含有主张个性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黄宗羲;心学;本体;工夫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者称为梨洲先生。黄宗羲在其晚年提出“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可谓其一生对心学本体工夫论思考的总结定论。分析这一命题对理解黄宗羲的学
2、术特点有重要意义。 一、“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心学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黄宗羲于宋明理学主要继承的是阳明心学一脉。王阳明在对自己的学术进行总结时,提出四句话来概括他的学术宗旨,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①,通常被称为“四句教”。在阳明心学中,本体与工夫是统一的,良知具有本体的意义,致良知则表现为后天的工夫。他说:“合着本体的,是工夫;做得功夫的,方识本体。”②王阳明以致良知为其论学主要宗旨,自然也用致良知之学教导门人,但却是应于门人的机根。既
3、有强调本体之事,又有强调工夫之事;既说以本体为工夫,也说以工夫为本体;既强调“去蔽”的“心上功夫”,也强调“着实”的“事上功夫”,这便加大了本体与工夫之间的张力。“去蔽”的“心上功夫”注重于本体的复显,强调本体的悟得;而“着实”的“事上功夫”着重于本体的落实,强调功夫的作用。阳明去世之后,其门人弟子围绕对“四句教”的理解引发了本体与工夫之间关系的紧张,从而分成本体和工夫两大系统。本体系统又分绝对、虚无、日用三个派别,工夫系统则分为主静、主敬、主事、主意四派。这两大系统七个派别,各自对本体工夫论做
4、了充分的发展。 王阳明本体与工夫之辨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黄宗羲继承其师刘宗周的学说,肯定本体与工夫的合一。他说:“先生(刘宗周)宗旨为慎独,始从主敬入门,中年专用慎独工夫。慎则敬,敬则诚。晚年愈精密、愈平实。本体只是些子,工夫只是些子。仍不分此为本体,彼为工夫。”③在这里,黄宗羲通过刘宗周所主张的慎、敬、诚,论证了“不分此为本体,彼为工夫”。所谓慎、敬、诚,即思想意识和言论行动上自觉地合乎道德原则。若能在慎、敬、诚上做工夫,慎、敬、诚就在这种工夫中,即在道德修养中,这是通向“天地完人”的途径。
5、 黄宗羲在肯定了本体与工夫的合一之后,便努力加重工夫的分量。他强调本体就是随“工夫积久”而展开的过程,提出了“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新命题。这一新命题出自黄宗羲最重要的代表作《明儒学案》的自序中,其序文曰: 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是以古之君子,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故其途亦不得不殊。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使美厥灵根者,化为焦芽绝港。夫先儒之语录,人人不同,只是印我之心体,变动不居。
6、若执定成局,终是受用不得。此无他,修德而后可讲学。今讲学而不修德,又何怪其举一而废百乎?…… 钱穆先生认为:“此与自来讲心学者,有绝可注意之异点。从来言心学多讲本体,而此则重工夫,一也;从来言心学多著意向内,而此则变而向外,二也;从来言心学多重其相同,而此则变言万殊,三也。”④ 从心学的演进看,黄宗羲思想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方面,是对工夫与本体关系的阐释和规定。在对“心”做规定时,黄宗羲指出:“心不可见,见之于事。”此所谓心,泛指道德本体(心体);“事”则指事亲事兄之事,亦即道德领域的践履工
7、夫。因事而见心,其内在的意蕴便是本体离不开工夫。黄宗羲对真本体与想象的本体做了区别,以为工夫之外的本体只具有想象的意义:“无工夫而言本体,只是想象卜度而己,非真本体也。”⑤“学问思辨行,正是虚灵用处,舍学问思辨行,亦无以为虚灵矣。”⑥王阳明曾以先天本体与后天工夫之分为致良知说的前提,相形之下,黄宗羲强调无工夫即无真本体,则把工夫理解为本体所以可能的必要前提。这里己表现出逸出心学的趋向。“由此,本体工夫论,便朝着实践化、单纯化,亦即一体的思考的方向,走到了逻辑的终点。从而宣告了本体工夫论的终结”⑦
8、。 二、“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理论特点 黄宗羲“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的命题有两个明显的理论特点。 其一,将“心”、心之“本体”落实在万殊之事上,落实在应对具体事物的“工夫”上,突出了万殊之事和工夫的重要性。正如钱穆所说,黄宗羲论心与事,本体与工夫与自来讲心学者有绝可注意之异点。传统心学中影响较大的如王畿一派和王艮的泰州学派,把重点放在本心、良知上,主张直指本心,以本体为工夫。即使是强调工夫的如钱德洪,也不过是把工夫看作追求本体的手段,而把本体当目的。在他们看来,人同此心,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