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ID:22754963

大小:13.92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8-10-21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_第1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_第2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_第3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_第4页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版思修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主要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三节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意识丧失道德责任推诿路人冷漠经过小悦悦支付宝推出“扶老人险”,打了谁的脸!道德危机的表现道德的权威危机——“偶像的黄昏”道德规范的危机——“底线道德”的突破道德价值的危机——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道德教我们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道德还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起源”——猴子版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

2、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

3、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O^)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这就是“猴子版”道德的起源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一)道德的起源1、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说神启论天赋论情感欲望论神启论动物本能论1、神启论董仲舒“三纲五常”黑格尔“绝对精神”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

4、”旧约圣经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2、天赋论孟子“四心”王阳明致良知康德纯粹理性道德是人先天所具有的禀赋。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天”指与生俱来、生而固有、不待人为的某种渊源。3、情感欲望论英国约翰.洛克德国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法国爱尔维休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某种自然的情感或本能欲望。4、动物本能论道德起源于动物的社会本能或动物的合群性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伦理学所持的观点。它们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史发展来思考道

5、德的起源和基础。它们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它们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体验,把道德神秘化。以上道德起源说是非科学的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管条件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前提,因而也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前提。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2)人类自我

6、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人可以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生产实践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们在劳动中结成生产关系,并产生需要调节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道德关系生产关系人类社会人类——劳动关系利益关系(二)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

7、和。道德含义的理解本质规定: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作用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自我因素评价方式:善恶评价表现形式:道德意识、道德规范、行为活动。知和行的实践统一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经济决定道德如:私有制的出现,带来了道德观的变化;奴隶社会,

8、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虐待以至随意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作是大逆不道; 在封建社会中,维护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和宗法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私有制被推翻,公有制建立,道德观也必然发生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