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捕捉细节 体验亲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捕捉细节 体验亲情1教学目标 1.1指导学生学习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力求做到于细微处见亲情。 1.2通过例文比较阅读,让学生领会和学会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2教学过程 2.1口头秀场。即兴讲述一个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2.2经典积累。名句:精神的快乐只有自己去寻找,你懂得了,了解了,无论在何处都是天堂。 2.3写作指导。 2.3.1导入。师:我们写过许多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那你发现没有,同样是写人写事,但写家庭生活的作文与写其它方面的作文相比,写家庭生活的作文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说,引出“亲情”的
2、话题,相互建立关于“亲情”的概念。) 2.3.2教师引领提升。 2.3.2.1亲情——永恒的情怀。她是人间最美丽纯真的爱和情感,它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所产生的特殊情谊,不同于爱情,也不同于友情,它淡于水,又浓于水。支撑家庭的两大支柱,一是亲情,二是劳作,在这两大支柱的支撑下,我们的家庭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 如陈运松的《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的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
3、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 接着,外婆就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嗍着,不时吐出一根根小刺。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 而立之年,我成了家,另立门户,喜得千金。转眼女儿能自己吃饭了。有一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捡去大刺,放在女儿的碗里,自己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子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 ……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文章从日常小事入手,叙述了三位母亲有趣的吃鱼头情结,我的妈妈喜欢吃鱼头,我的妈妈的
4、妈妈喜欢吃鱼头,我女儿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看似不足为奇,可是仔细一想,女人做了母亲为什么就喜欢吃鱼头呢?原来这就是一种深切的母爱啊!值得一提的是,文章描述朴实无华,娓娓道来,从平淡质朴的文字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感情。大爱无言,大雪无痕。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这一点,你学到了吗? 2.3.2.2亲情——显于细节中。阎维文有一首歌《母亲》,好多人唱边唱边流泪,特别是常年远离家乡、远离母亲的游子。 (师生可以一起哼唱)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5、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 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 提书包、打雨伞、包饺子、擦眼泪,这是我们生活中多么细微、多么平常的事啊,可当作者把它与家、与生命连在一起时,这淡于水,又浓于水的亲情,便真真切切地流露了出来!又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6、,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把“父爱子、子爱父”的情感寓于“背影”这一肖像描写中,并且从这一细节落笔,通过对父亲“探”“攀”“缩”“倾”的艰难动作的刻画,把一个慈父拳拳的爱子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使我们看到了深藏于父亲心中的执着的爱。 作家叶倾城笔下一个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外婆: 幸亏老外婆还认识一个人——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叫她“毛毛,毛毛”。黄昏时候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呢?”——其实
7、毛毛的女儿都已经大学毕业了。家人吃准了这一点,以后她再说要回自己的家,就恫吓她:“再闹,毛毛就不要你了。”外婆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初读还不以为然,可再一回神,一个失去记忆的老人,是什么使她在失去记忆什么都不记得,痴痴呆呆的状态下,大脑皮层上最后还存留着女儿的印象?母爱!只有母爱才有这样的力量,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心不得不为之一颤。 浓浓的亲情往往蕴藏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应该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对此加以生动细致描写,这样我们的作文便可做到于细微处见亲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捕捉细节,体验亲情”
8、。 2.3.3比较阅读,领会写法。师:首先让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捕捉生活的细节,并且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现生活中的亲情呢? 出示语段一 回望(1) 父亲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