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

ID:22747517

大小:140.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31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_第1页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_第2页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_第3页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_第4页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问题研究毛海龙目录第一章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背景第一节新技术对作品传播方式的冲击第二节美国、欧盟对新技术挑战的回应一.美国对新技术挑战的回应二.欧盟对新技术挑战的回应第三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新技术挑战的回应一.立法过程二.相关规定三.评述第二章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的界定第一节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确立一.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过程二.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规定三.评述第二节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的文本分析一.交互式传播二.提供三.获得四.公众第三节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与相关权利的比

2、较一.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二.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发行权三.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37第三章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范围的实践考察第一节链接一.链接的概念与分类二.内链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三.外链不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第二节P2P共享软件一.P2P概述二.最终用户行为性质分析三.P2P软件开发商行为性质分析四.P2P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为性质分析第三节视频分享网站一.视频分享网站的界定与性质二.视频分享网站的侵权性分析结语第一章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背景第一节新技术对作品传播方式的挑战正如人们所熟知的,著

3、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与传播技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著作权制度的发展史,也就是传播技术的进步史。著名著作权法学者戈斯汀认为,著作权一开始就是“技术之子”。现代著作权制度就是伴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英国版权法委员会主席R.F.沃尔也认为,著作权本身即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副产品。自1709年英国《安妮法令》以来,著作权一直追赶着日新月异的新传播技术前进的步伐。印刷复制技术、录音录像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等,每一种新的复制传播技术的产生都对著作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这些新技术的发

4、展,各国著作权制度也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与著作权发展史上任何一次技术进步相比,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对著作权产生的影响将是深远而全面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37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前者改变了信息的存在样态,后者则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信息的存在样态。数字技术是美国率先在20世纪中叶发展出来的技术,以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创造出来的二进制计算方法为基础。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

5、等所有的著作权客体转换成由“0”和“1”数串组成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即数字化)。数字化并不涉及一项新的作品,它并不是一项附加的媒介,也不构成一项新的作品使用方式。事实上,数字化意味着可以将体现在各种传统媒介中的所有类型的作品转化成二进制的可能性。这些作品,不管是文字、声音、图像或是数据或信息的任何其他形式,现在都可以存储在一个单一的介质中。而且在理论上,数字化不仅使得固定在所有媒介中的作品有可能转化成数字形式(所谓的数字化作品),而且还有可能使得那些以数字形式创作的作品(即数字作品)也加入其中。数

6、字化也使得可以将所有这些作品存储在同一个载体上,通过相同的传播渠道传播,此外,还可以自由组合。在用户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些材料进行复制、再使用、改变和结合时,作者和生产者可以获利。这就与前数字化时代有很大不同。在前数字化背景下,作品一般需要固定在有形的载体上,最为典型的载体形式就是纸张。作品的传播通常要伴随着这些有形载体的转移。数字技术使得信息可以脱离固定载体而被加以处理,这样的改变显然构成了对著作权基础的挑战。正如日本学者北川善太郎所指出的那样:数字技术正在逐步切断以往传统的著作物商业交易中所见到的

7、无体物对有体物的寄生关系……著作物不再借用有体物的外衣而独立存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与融合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商业化应用以来,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仅就信息传播而言,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播途径更加多样。与传统信息传播不同,互联网络传播不仅可以实现一对一的传播,一对多的传播,多对多的传播,还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网状传播。其次,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互联网络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等时空条件

8、的限制,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第三,也是网络传播与传统传播方式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网络传播37具有交互性。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作品的传播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的,受众始终处于传播的末端,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对信息进行有限的选择,无法直接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网络传播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平等的地位,受众的主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一方面,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直接触发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