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ID:22728246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_第1页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_第2页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_第3页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_第4页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隔代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应对隔代教育----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然而农业后续改革的相对滞后、农村人均可使用耕地面积有限并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等原因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增多,随着城市改革大幕的开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外出务工成为许多农村家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首要选择。隔代教育是指由于适龄少年儿童的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其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而将

2、之转交给自己的父辈所形成的一种不正常的家庭教育现象。以笔者执教的镇中心学校小学1年级3班为例,全班56名学生中就有29名学生要接受隔代教育(不包括父母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的),比例高达51.8%。笔者去年曾执教的村级小学的这一比例更高达80%以上。这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同时,不仅需要离乡背井忍受亲人离别的痛苦,也付出了子女必须接受隔代教育的沉重代价。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一)施教者:①隔代教育的施教者从年龄上看基本是上个世纪中叶的老年人,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比较欠缺,农村50岁以上的老人接受正规教育的都

3、比较少,基本上都是接受的扫盲速成教育(注: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思想道德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在对小学适龄儿童进行规范的学前语音训练时存在障碍;②思想行为观念比较传统守旧,喜欢以“三字经”一类的古旧读本作为对孩子语言、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其中既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的厚重积淀,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落后和封建的思想糟粕,少年儿童还缺乏辨证地看待和认知的能力,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教育要求不符;③对新生事物持抵触或者说保守态度,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通常以简单的分数和听话与否加以判断,对孩子电脑启蒙和英语口语训练重视不

4、够,这和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是背道而驰的;④老年人在体力和脑力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和精力旺盛的少年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并施以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年人在和儿女的沟通中都普遍存在着所谓的“代沟”现象,这一现象更为直接和明显地反应在隔代教育上。(二)受教者:①隔代教育的受教者可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不能小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亲情滋润和关爱的他(她)们会感到自己比较孤单和无助,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产生自闭心理,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形成又

5、会对孩子以开放的心态,快乐地接受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从笔者所执教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中就可以看出这一规律,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比例超过50%,进入年级前50名的比例只有27.8%,进入年级前50-100名的比例是58.8%,进入年级前150名的比例是53.8%。从学习成绩这一组量化的数据不难看出,至少在参与测试方面,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的起跑速度已经比其他孩子慢了许多;②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常常被爷爷奶奶过分的娇惯和纵容,形成人小脾气大,动辄发火的“大小姐”、“小少爷”性格,听不进不同意见和批评教育,“自我中心”意识极强

6、,缺乏团队精神,这类孩子往往是在学校比较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不怕脏也不怕累,而回到家里就变成了“小懒虫”,甚至连袜子都懒得自己脱。这种在家里极度受宠和到学校后不会和同学沟通,自闭内向的性格的频繁转换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压抑和扭曲,非常不利于他(她)们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年龄越小,所受影响越大;③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意思就是要在父母的生活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早期教育,于无声处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礼貌友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优良品质,隔代教育中的爷爷们也应

7、当担负起这份责任。1993年风靡一时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所引发的争论其实就是关于孩子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培养缺失的反思。而隔代教育的孩子由于爷爷们喝水都怕娃娃噎着了的心态,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上学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的不在少数,更不用说帮大人洗衣,扫地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用在此赘述年轻的父母也是比较清楚其重要性的,年长的爷爷们也应该补补这一课。否则,孩子们少年时代的性格缺失和个性异化是很难依靠老师的一己之力轻易改变过来的,并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应对隔代教育:(一)加强学校教

8、育和家庭教育的联动和协作。随着现代通信条件的改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教育关系,让学校和老师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充当更为重要的角色,根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特点给予家长有针对性的意见,因材施教,家长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和思想状况。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友爱、温馨、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根据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现实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