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10174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玻纤成膜剂对我国玻纤行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玻纤成膜剂对我国玻纤行业的影响王国军(北京东方亚科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1149)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玻纤行业发展概况及影响行业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成膜剂合成技术与浸润剂复配技术,简介了成膜剂种类及其特点和用途。关键词:玻璃纤维;技术瓶颈;成膜剂;浸润剂1.前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玻璃纤维成为建筑、交通、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环境保护、国防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由于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玻璃纤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全球产能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受国际需求持续旺盛、国内需求增速加快的影响,我国玻纤行业在近几年呈现高增长态势,由此带动玻纤相关产业的发展
2、,如成膜剂合成技术、浸润剂复配技术、玻纤深加工机械制造、玻璃钢成型加工等。2.中国玻纤行业发展概况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始创于1958年,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初期年产量仅125吨。经过多年发展,80年代总产量达到3万吨,90年代总产量达到18万吨,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玻纤需求的增加,中国玻纤行业发展迅速,连年创新高。2001年我国玻纤总产量仅有21.5万吨,2007年玻纤总产量已经达到160万吨,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已跃居世界玻纤生产第一大国。中国玻纤行业的产能扩张,得益于全球对玻纤需求的日益增长,而中国玻纤产量的增长是带动全球玻纤产量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200
3、8年中国玻纤总产量将达到200万吨,这一高速增长势头有望持续到2010年。中国近七年玻纤产量及进出口变化趋势见图1。5图1.中国近七年玻纤产量及进出口变化趋势2007年,我国玻纤制品出口量达到108.48万吨,占全年玻纤总产量的67.8%,虽然近几年我国玻纤制品出口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中低档玻纤产品,而电子纱、纺织纱、电子布等高档玻纤产品大部分仍依赖进口,表明我国玻纤产品的结构不完善,高档产品需求空间大。我国的玻纤行业正处于制造工艺改革和制品深加工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产业结构也正在从粗放型结构向集约型结构转移,这个转型和转移还将长时间存在。未来我国玻纤
4、行业将受国内外两大市场需求的拉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外,除了传统应用领域需求继续上升之外,风力发电、油气管道、民用航空等对玻纤增强材料的需求增长最快。3.玻纤品种、规格及分类目前国外玻纤品种已发展到2万多个,规格达5万个以上,平均每年增长1000多个规格,而我国玻纤品种只有6000多个,规格不足2万个,与国际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玻纤品种和质量有待提升,玻纤的应用领域还需加快拓展,玻纤相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国际上普遍将玻纤产品分为四大类:1.增强热固性塑料用玻纤(FRP),2.增强热塑性塑料用玻纤(FRTP),3.电子级绝缘、纺织用玻纤,4.5建筑防水、保温用玻纤
5、。其中玻纤增强材料占70%-75%,电子级、建筑用玻纤纺织材料占25%-30%。4.玻纤成膜剂、浸润剂简介玻纤新品种的开发,其关键在于浸润剂技术,浸润剂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成膜剂。成膜剂除了对玻纤起保护作用外,它对玻纤的硬挺度、集束性、切割性、分散性、浸透性等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对玻纤的加工性能和玻璃钢制品性能起着决定性影响。在浸润剂配方中,成膜剂用量一般不超过10%(分为主成膜剂和辅成膜剂,其种类选择依据玻纤性能要求而定),润滑剂、抗静电剂、偶联剂等助剂总用量不超过5%,其余为去离子水,用量超过85%,一般情况下,1吨浸润剂可以生产5吨左右玻纤纱。5.玻纤行业技术瓶颈分析
6、中国玻纤行业的发展受限于两个技术瓶颈:1.成膜剂的合成技术,2.浸润剂的复配技术,这两项技术在我国专业化、系列化程度均不高,且两项技术相互交叉,息息相关,造成国内成膜剂合成及配方技术仅处于国际中低档水平,在我国表现为高端成膜剂依赖进口,尚未形成成膜剂、浸润剂原材料的自主创新或专控渠道,高端玻纤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世界知名成膜剂、浸润剂助剂生产企业、跨国公司均看好中国玻纤这一广阔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准备或已在中国建厂,例如国民淀粉在广东建厂,赛拉尼斯在南京建厂,帝斯曼在上海建厂等,这些跨国公司根据区域需求,就近生产,以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必将对国内成膜剂制造企业、浸润
7、剂原材料生产厂家造成巨大冲击,以此来不断削弱我国的成膜剂、浸润剂助剂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而我国的成膜剂研究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能作为玻纤浸润剂的专用成膜剂种类少、品种单一、综合性能不高,专业从事成膜剂合成技术研发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更是寥寥无几。成膜剂合成技术不仅涉及高分子材料合成相关技术(乳液聚合),还涉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界面结合,以及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复合的相容性问题。该技术的研究是在高分子材料学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交集中,而国内大多数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直忽视这一交叉学科中的诸多研究课题5,中国玻纤行业的飞速发展势必引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