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99046
大小:280.5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31
《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摘要:为了探究大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状态良好。在年纪、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上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程度与年纪,性别,出生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相关程度不高,但处于社会适应力低水平的大学生人数较多。(3)心理复原力与社会适应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4)情绪稳定与人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相关程度最高,家人支持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相关程度最低。
2、(5)心理复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家庭支持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关键i司: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社会适应性Abstract:Inorder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ilienceandsocialadaptation,Thestudyconductaninvestigationfrom300collegestudentsadopttoMentalResilienceScaleandSocialAdaptiveDiagnosticScale.Wecanlearnsomethingfro
3、mtheresults.First,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resilienceoverallingoodcondition.itdoesnotexistsignificantdifferenceswhethertheone-childorplaceofbirthortheage.Second,thedegreeofCollegeStudents1socialadaptationwithage,gender,placeofbirth,whethertheone-childrelatedde
4、greeisnothigh,butmanyofthemwhosesocialadaptabilityinlowlevelarecan’tadapttosocietybetter.Third,thereis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psychologicalresilienceandsocialadaptation.Fort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egreeofemotionstabilityanduniversitystudents*socialadaptab
5、ilityishighe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egreeoffamilysupportanduniversitystudents’socialadaptabilityisthelowest.KeyWords:collegestudents;Resilience;Adaptability1引言1.1研究背景大学生作为住在象牙塔最高层的群体,一只脚己经迈入了社会的大门,另一只脚却还停留在学生时代,他们即将踏入社会,却又依然留在纯洁的象牙塔里守望未来。如今高校频频发生跳楼事件,大学生的心
6、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新浪网在2012年作出过一篇报道,报道里指岀通过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最近发布一份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目前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更不快乐,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饱受抑郁和孤独的困扰,自杀人数也在逐年升高。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升,虽然能够给予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是也同时使得大学生的压
7、力增大[1](庞吴迪,2016)当我们去探讨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时,我们会发现,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于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大多都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竞争的变化,以及他们无法从网境中爬起来。因此这个时候就牵扯到了两个概念:心理复原力和社会适应性。1.2心理复原力1心理复原力起源心理复原力的概念起始于美国,最早来源于青少年儿童不良行为的关注。在上个世纪70年代,Anthony做过一项调追踪调査。二十四个同样身处父母为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屮的孩子,经过了十几年的观察后发现,只有八个孩子出现
8、了精神疾病困扰或者其他问题,其余的孩子都健康成长。有些儿童虽然处于长期严重的社会心理逆境之中,却依然能发展健康的自我和高度的能力,因此他把这些儿童称为“适应良好的儿童”[2](徐慊,郑H昌,2007)这是复原力概念最早的萌芽。之后的许多研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些孩子身上,为什么冇些孩子经历了挫折与不幸,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