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89154
大小:8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0
《关于开展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关于开展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亮点,而合作学习是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班级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运用好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了高效课堂的灵魂。为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更深入有效开展,现就大德小学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
2、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E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这些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引导学
3、生积极思维,构建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效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小组群学。5、同质互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
4、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6、异质帮学: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或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7、小组群学: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成问题是否具有普通性的必要性作出判断并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8、预习合作。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在独学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
5、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9、朗读合作。在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再选出读得好的在全班示范朗读,读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在合作朗读中,一般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倾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10、讨论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
6、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有些问题,应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会使合作更富有个性。11、作业合作。合作作业主要运用于:探究型作业,这种作业以课内知识为基础,延伸至课外,需要学生协作查找相关资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优秀生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作业纠错订正,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组内同学互相纠错订正。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指导,防止“合作”变为“抄袭”。12、评价
7、合作。在当堂检测后,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评价、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评价。为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教师一般可运用四种形式进行指导: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定评改侧重点,让学生进行评改;二是教师示范评改后让学生互评互改,使学生掌握评改方法;三是教师到小组中指导评改,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四是把小组合作评改好的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以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13、科学、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划分应遵循“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
8、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男女比例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确定学习小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一般每组4_8人,每班6_8组。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组。14、合理分工。对学习小组内的角色产生可采用“教师指定式”、“自荐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