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80698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借读生英语学困原因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读生英语学困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每到新学期,学校总会转来一些因父母在此务工而随之转来此地就读的农村借读生,甚至借读生的数量已超过了本地生的数量。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借读生。他们的表现及学困原因具有一定的共性、普遍性和典型性,应当引起英语教师的注意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借读生英语学困原因分析对策 【】G622【】A【】1674-4810(2012)01-0120-02 一借读生学困的表现 同其他的孩子相比,借读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更容易“先天
2、不足,后天补劲也不足”。学困生更是如此。具体表现在:第一,英语语言能力不发达(尤其是男生)。发音迟缓、胆怯、不准确,不爱主动发言和请教问题。第二,单词记忆能力差,长时间背不过单词或根本就不爱背单词。第三,口语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不能很好地在真实语境中将习得的知识加以真实自然地运用,缺乏用英语交流的愿望。第四,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自制力较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二借读生学困原因分析及对策 1.缺乏英语语境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孩子走出去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相对要少,不
3、像别的孩子那样可以有多种途径了解真正的外语是什么“味”;甚至别的孩子在学校就可以直接接受外教的授课。借读生具备这种条件的少之又少。 对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很近的语境,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价值认同感。真实的交际语境让学生感受到处处皆英语、处处可以用英语,人人都能学英语、人人都能用英语。这种价值认同感将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动力,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英语、愿意学习英语。如在教授各类商店时,我没有直接用课本上的图片,而是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都很熟悉的当地商店的照片放在课件上,学生一看照片都很兴奋
4、,很快理解了商店名称supermarket、shoeshop、bookshop、departmentstore,并且非常有兴趣地去记忆这些单词。甚至一些孩子一上街,总要炫耀一下自己学到的商店的英语名称。英语老师要善于捕捉时代话题,为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境做好资源准备。又如有一段时间最引人注目的话题莫过于盈江和日本地震。在讲到earth一词时,给学生扩充earthquack等英文短语,并教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学生兴趣极高,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实际。 2.缺乏良好的培养环境 许多有条件的孩子都会通过请家教、参加辅导
5、班、用点读机学习等方式来巩固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借读的孩子非但这种机会很少,反而会因父母英语基础差、忙于工作无暇监督辅导以及受居住条件等限制而失去良好的学习环境。加上农村小学英语起步晚,各地版本不一样,孩子到了异地上学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影响学习成绩,在自信心等方面就会受到打击。 对策:在孩子转学来的初始阶段,要先了解孩子的原有英语水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做针对性辅导。我现在的尝试是优秀学生结对辅导学困生,然后对辅导效果打分。分数是二者成绩的平均分。以此推动优秀生的责任心和促
6、进学困生的上进心。这样经过帮学,找出差距,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消除“学困”现象。 爱是相互的,如果你爱学生,学生也一定会爱你,有意识地“偏爱”学困生,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有助于帮助他们转化。因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容易被接纳,大都存在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记得有一次,我所教授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有事没有上班,托我照顾他们班一天。结果在我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学困生胃疼得直冒冷汗。我忙扶他到办公室,给他找来
7、了胃药和热水,并托一个没有课的老师照顾他。这个学生很调皮,不喜欢学习,经常是老师“赶”着学。他数学很好,可是语文、英语都不行。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英语不及格,证明我爱国。”可是通过这一次,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发奋学习英语。他人聪明,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很快便赶了上来,摘下了“学困生”的帽子。 3.缺乏良好的硬件环境 对于许多农村的孩子来说,在他们借读之前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带来的优质教育还是很困难的。他们不知道多媒体,没进过语音室,有的甚至连原版英语磁带都没有听过,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 对策:课堂上借
8、助多媒体,尽可能地多放原版录音磁带、录像带,鼓励学生反复听说,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体会语感,模仿好的,及时鼓励。再者,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加强辅导。 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无人问津角落里。二是操作时要想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