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79469
大小:344.96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10-30
《中国教育史题库附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题库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劳动的需要,起源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2.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与社会生活需要相应的,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言传与身教,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3.原始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包括: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宗教教育,原始艺术教育,体格与军事训练教育。4.文字的产生,文字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5.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有多种传说,如五帝传说时期的成均,有虞氏之学庠等。6.夏代教育工作是国家的重要事务,由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中六卿政务官之一的司徒主管教化。7
2、.夏代王都所在地有序这种学校,但它并非独立的、纯粹的教育机关,教育只是其重要职能之一。8.夏代据说不仅国都有学校,地方也有学校,据《孟子》,这种地方学校就是校。9.从有大学小学或右学左学之分,表明商代已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实际划分了教育阶段。10.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时代的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11.西周时期的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包括小学和大学教育两个阶段。12.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六乡行政区中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13.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
3、充实。14.“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结果是打破了“学术官守”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到民间,这种历史现象,称为“文化下移”。15.春秋时期200多年,官学见于史传记载的只有两件事而已,一是鲁僖公修泮宫,一是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16.私学的出现,有其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17.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将士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18.孔子提出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简括称之为“学而优则仕”。19.孔子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的学科,并根据现实需要创设了新的学科。孔子进行研究并编成的
4、教材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作为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20.孔子遵循的是“学而知之”的认识路线,他的教学方法论就是以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路线为基础的。21.私学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561.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展开,促进了私学的繁荣。2.战国时期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3.战国时期,儒家私学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和荀卿;墨家私学的创始人是墨翟;道家私学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法家私家的代表人物早期是李悝、吴起,后期的代表是韩非和李斯,商鞅的出现则意味着法家的成熟。4.“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
5、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5.墨子是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6.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对立面出现的墨家教育思想,包含不少合理主张,尤其是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的。7.孟轲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荀卿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恶论”,法家的人性观则表现为绝对的“素丝说”。8.孟轲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明人伦”。9.自孟轲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后,就明确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教育的性质,即宗法的社会——伦理的教育。10.孟轲提出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
6、精神世界。11.分工思想是孟轲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12.“群”是荀况提出的一个范畴,兼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方面的意义。儒家诸子都有较强烈的社会意识,而荀况更从群体和社会的角度对人类的学习和教育作了考察。13.“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这反映了荀卿对教育目的的基本主张。14.在先秦诸子中,孟轲将君师并称,荀卿则进而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15.从进化的历史观引出“法后王”的主张,又走向轻视传统文化的极端;从富国强兵的愿望导出对“耕战”的倡导,又流于否定文化教育活动的偏颇
7、……这些就是先秦法家教育思想的轨迹。1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则是商鞅。17.战国末年开始出现了一批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著作,其中儒家经典《礼记》中的诸多篇什,是这些教育论著中的代表,而其中尤以《大学》《中庸》《学记》《乐记》为最。18.宋代理学家对《大学》有一基本估价,认为它是“初学入德之门也”,原因就在于《大学》对教育目的、为学做人目标以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