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说《化身博士》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说《化身博士》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小说《化身博士》中高大正直的医学博士杰基尔认为人性中有善恶两个不相容的对立,并通过努力成功将二者分开,自己化身成恶的一面,即海德先生。最终深受海德带来的恶果,并以自杀来摆脱可憎的海德。再加上小说中描述的其他人物,正好写出了弗洛伊德认为的人性中自我、本我和超我理论。本文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了小说《化身博士》中的部分人物。 [关键词]化身博士;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I206[]A[]1671-5918(2010)05-012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
2、.064[本刊].hbxb. 《化身博士》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恐怖小说,文中讲述犯罪的故事,其情节骇人离奇,令人毛骨悚然。其情节已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且通常是以恐怖作品的形式出现。但小说无意使它成为一本恐怖小说。[1]小说中描述了四名男士,分别是恩菲尔德先生(Mr.Enfield)、阿特森先生(Mr.Utterson)、兰扬医生(Dr.Lanyon)和杰基尔医生(Dr.Jekyll),其中恩菲尔德先生是一名绅士,与律师阿特森先生关系甚密,杰基尔医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发明了一种药剂,喝下之后可以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
3、人物海德先生(Mr.Hyde),而海德先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同时也是杰基尔医生人格中完完整整的恶的我,即本我。杰基尔医生认为人性中有善恶两个不相容的对立面,幻想将二者分开,这就是他研究药剂的目的。海德杀人之后服药能变回杰基尔医生,但杰基尔医生天性中恶的一面占了上风,能自动化为海德。终于充满恐惧的杰基尔医生只能以自杀来摆脱可憎的海德。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晚期的弗洛伊德为了修缮早期无意识论中的泛性主义倾向,提出了人格三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层面。《自我与本我》一书则进一步对三者的
4、形成过程以及相互关系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我”是无意识欲望的深部,是人格中最原始、最神秘而不可及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弗洛伊德称它为“一个充满沸腾的兴奋之大壶”,它是“libido的大量储存器”,它无道德性,只是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本能的满足。婴儿是纯粹本我的代表,人出生时神经系统与其他动物并无多大差别。人格结构中的唯一成分就是“本我”,它是个体在获得外界经验之前就已存在的内部世界。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要与外部世界接触,但本我的唯乐原则与外界环境产生矛盾,于是受知觉系统的影响改变了部分本我,以调节这种矛盾,这一部分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自我
5、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代表着理性和常识。它连接着本我与外部世界,遵循着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冲突,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延缓性的控制和压抑本我则为自我提供能量。 “超我”源于个人前历史时期与父亲的自居作用,是对奥狄帕司情结(Oedipusplex)压抑的产物。它从自我内部分化出来,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依据理想原则活动。人在幼儿期与父母比较时,感到自己软弱无能,于是就以这些大人为榜样产生了自居作用,渴望成为父亲或母亲的代替物,建立自己所希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但自我又达不到理想的要求,于是产生了谦卑的感情。 弗洛伊德
6、在无意识论的基础上构想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动态的、发展的人格层面,摆脱了传统伦理学由单一的意识层面和静态水平构筑人格心理的做法,而且摆脱了传统伦理学从抽象思维层面来构建道德理论的方法。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克服了传统人格理论中过分强调理性的人的观点,他通过人格三个层面的阐述,试图使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达成统一,并认识到了超我的社会理想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主张调节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冲突,以创造美好的生活。[2] 二、《化身博士》中杰基尔医生 杰基尔医生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天资聪慧,在学校里是优秀的学生,在社会上是
7、深受别人尊重的医生,但他自认为自己最坏的特点是喜欢开玩笑。虽然戏闹能使别人生活快乐,杰基尔医生认为这不符合自己想被别人看起来严肃和让他人看得起的强烈愿望,所以一直把追求欢乐隐瞒起来。这也使得自己早早地过着一种双重人格的生活。人都是善与恶的混合体,可是在杰基尔医生身上,善、恶两种本性泾渭分明,这是普通人无法体会的煎熬。杰基尔医生想,要是能把这两部分分开,善和恶分布于两个不同的躯体,善和恶都可以随心所欲,不再受彼此的束缚和监督,那样生活就会轻松很多。这些想法正好与他进行的一些科学工作相吻合。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种药剂,喝下之后杰基尔医生感到一阵痛苦,然后发现
8、自己变年轻了,变轻了,身体更加轻松自如,心情也前所未有得愉悦起来。但是在镜子前,他发现自己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