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

ID:22659543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第1页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第2页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第3页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第4页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董少权一、教什么和怎么教八十年代的语文教学是这样的:按部就班上完六本书,高三下学期讲一点方法,做一些练习,学生高考。这一教学过程教师纠结的少。1998年《北京文学》第3期发文指出语文教学误尽苍生,让世人震惊。更让语文教师震惊,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如履薄冰,课前都要想想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很多老教师坦言自己不会教书了。或许是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批判和期待催生了语文课程改革,新课改将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同时明确了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方向是明确了,但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语文教学还

2、需要教师自己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一篇课文到底教什么;二是选修课到底让学生选修哪些课程,选修课怎么上;三是高三怎么复习。先说第一个问题。据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领会新课程精神,确定教学内容时能同时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情操的陶冶,据此展开语文教学,但课堂教学效果却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极少数教师因其个人魅力——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述以及行为举止洋溢出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如沐春风,学生信其道、亲其师,不用扬鞭自奋蹄,语文成绩自然不差。这也启示我们,新课程标准对语

3、文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京大学教授丁帆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打通对文史哲知识营养的全面吸收。没有哲学思想和历史知识的积累作为语文教师的认知基础和思想方法,其总体的人文素质提升是不可能的”。[1]如果人人都是王栋生(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语文课没有上不好的道理,问题是大部分教师是达不到这个水准的,他们的教学多数是依据教师用书和教案,对教材钻研不深,课堂可能中规中矩,缺少激情和亮点,有时甚至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很难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都知道,练习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手段,为了让学生的成绩在年级靠前,普遍的做法是在高一

4、就开始刷卷,不少学生还没到高三就已经做了若干套高考模拟试卷。到了高三那就更是练习的天下了!相应的语文课堂也有不少时间是在分析试卷。必修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也因时间不够用而不上了,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章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差别,学了也不会让学生多考几分。这种情况已经成了目前语文教学的常态!有教师意识到这是不正常的,但却无力改变。有没有改变的方法呢?且这种方法能让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成为有吸引力和高效的课堂,至少目前没有理想的答案。再说说第二个问题。新课程设置了不少选修课,其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在我校就是必修课,到了高二下学期年级的教学计划一般

5、都会安排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和《先秦诸子选读》,这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分歧,大部分教师只会选教一部分,有的教师干脆不安排选修课教学,不安排的理由是高考不考。那么不上选修课上什么呢?就是复习,复习必修1--5的文言文。不能说老师的安排都没有道理,选修课都统一了,那还叫什么选修课?但笔者仍有疑问:这种各行其道的做法和高考成绩有什么联系?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不久前我校的选修课省级课题通过验收,成果丰硕,可惜至今未见到此成果将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迹象,未参与此课题的老师都对此不甚了解。笔者迫切希望能将此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以

6、破解目前选修课教学的困境。但笔者知道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最后看第三个问题。复习课在我校有两大明显特征:一是无序,二是低效。2011年市教研室到我校听了全体高三教师的课,教研室主任方忻悟老师最感意外的是绝大部分教师都不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复习课的低效,因为复习内容与月考成绩没有太大的关系,否则教师绝不会各行其是。复习肯定是按专题进行,每个专题基本遵循考点阐释——高考典例——方法讲解——练习巩固的模式推进。看起来科学实则低效,因为一则学生的积累不够丰厚,语文功底不扎实,练习只能是在低水平状态下的重复

7、;二则学生的问题未能呈现出来,问题得不到诊断和解决,方法就不可能转化为能力。再说每个专题都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是多么的枯燥无味!二、语文活动要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课堂和语文课本的教学上,而应在课内课外、校

8、内校外将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总之,语文学习的环境必须优化,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家都知道语文的根基在课内,功夫在课外。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除极少数理念超前的学校,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课外活动都像那萎缩的花朵。就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