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

ID:22648940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30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_第1页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_第2页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_第3页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_第4页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業已出版,其一為《孔子詩論》,經整理者研究,編排在第一枚簡者,就簡序言,應無再作改動之疑矣。整理者云:「本篇與《子羔》篇及《魯邦大旱》篇的字形、簡之長度,兩端之形狀,都是一致的,一個可以選擇的整理方案是列為同一卷」,1又濮茅左云:「《子羔》篇主體是子羔、孔子,文章為問答形式,談論王天下的道理,最後一句:『……行此,吾其有不王乎?』接《孔子詩論》篇,並與《孔子詩論》篇同簡。」2則第一枚簡小墨釘點前之文字「行此者,其(豈)有不王乎」,當屬前讀,為《子羔》篇

2、之文,不屬於《孔子詩論》之文本。第一枚簡文云:「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上下殘斷,明顯有缺字,已無可考。下就有疑問之文字言。「其」,「豈」也,性質、地位若《孟子·滕文公上》「吾聞夷子墨者,墨之治喪也,以薄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豈以為非是而不貴也」、《戰國策·秦策三》「子常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之「豈」字,故疑可讀為「豈」。3「孔子」,讀法原本聚訟紛紜,有「孔子」、「卜子」、「子上」之諸讀,4今依《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整理者之說明,舉出四種「孔子」二字合文之寫法,5則讀為

3、「孔子」是也。「離」,濮茅左讀「泯」,李學勤讀「隱」,饒宗頤、范毓周、廖名春讀「吝」,6整理者讀為「離」,引證論音平實可從。7「言」,朱淵清讀「音」,8蓋受《毛詩序》或《禮記·樂記》之影響,《詩大序》云:「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乘。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9殆受「聲成文謂之音」影響,故解為「音」。案,古「舌」、「言」、「音」三字渾言之則甚無區別,析言之則各自有別,依上下文詞例,此處疑應讀為「言」,說可參下文。整體言之,原整理者之釋讀可從,就此枚簡言,後之改讀,多不可信。整句

4、話之意義,馬承源解為:「賦詩必須有自己的意向,作樂必須有自己的道德感情,寫文章必須直言。」10廖名春解為:「『詩亡吝志』,就是說《詩經》沒有貪吝之志。『樂』當指配《詩》之樂,『樂亡吝情』,是說配《詩》之樂沒有貪吝之情。『文』當指《詩經》之文辭,『文亡吝言』,是說《詩經》之文辭沒有貪吝之言。……先秦儒家有重義輕利的傳統,論詩、論樂、論文提倡道德原則,說詩不能有貪吝之志,樂不能有貪吝之情,文不能有貪吝之言,是完全可能的。」1案,說或未至深處,或難離鄙背。今析言之,「詩」之實質,志意也,藏於內而不可見,故簡文云「詩無離志」;詩

5、之形式,樂聲與文字也,樂音與文字為歌之組織,歌詠之,使藏內之志發於外,故簡文云「樂無離情,文無離言」。渾言之,則不妨舉其一以賅其二三,或舉其一二以賅其三,統言之則為「詩」也。至若文獻上之具體意義,則尚需視詞例之實際而定。故詩之要件有三,一曰意志,所欲之志也。二曰樂音,配樂歌詠,聲音調和,2以發中心喜怒哀樂之情。三曰文字,凡字詞之組合、草木蟲魚鳥獸之名、及一切事物,皆可謂也。合此三事,謂之「詩」。茲就古代典籍中之「志」、「樂」、「文」,析言條列如下,以利說明:(一)志1.《尚書·舜典》:「詩言志。」《史記‧五帝

6、本紀》:「詩言意。」32.《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杜注:詩以言志。)3.《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杜注:詩言志也。)44.《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5.《禮記·孔子閒居》:「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鄭注:志謂恩意也,言君恩意至於民,則其詩亦至也,詩謂好惡之情也。)56.《莊子·天下》:「詩以道志。」67.《荀子·儒效》:「詩言是,其志也。」78.《呂氏春秋·慎大》:「若告我曠夏盡如詩。」(高注:詩,志也。)89.《說文》:「詩

7、,志也。从言,寺聲。,古文詩省。」910.《廣雅·釋言》:「詩,意志也。」(王念孫云:各本皆作「詩志意也」,……今據以訂正。)10(二)樂1.《尚書·舜典》「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12.《國語·魯語下》:「詩所以合意,歌所以詠詩也。」23.《禮記·樂記》:「歌,詠其聲也。」又:「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34.《荀子·勸學》:「詩者,中聲之所止也。」(楊注: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淫流。)4(三)文1.《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云:「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

8、無文,行而不遠。」52.《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趙注:志,詩人志所欲之事。)63.《管子·山權數》:「詩者,所以記物也。」74.《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85.《詩譜序》疏(正義)引《春秋說題辭》:「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恬澹為心,思慮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