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24380
大小: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不同杀菌剂控制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杀菌剂控制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摘要进行了不同杀菌剂控制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病穗率防效以处理48%氰烯?戊唑醇750mL/hm2最高,达81.90%,位居参试药剂之首;70%甲基硫菌灵1500g/hm2处理的防效为66.74%,50%咪鲜胺锰盐750g/hm2处理的防效为64.36%,2个处理防效接近;50%多菌灵1500g/hm2处理的防效仅46.71%,防效差于以上参试药剂。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控制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2-0147-01赤霉
2、病是绍兴市柯桥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年度间发生程度不一,病情轻重取决于抽穗期雨日雨量多少和气温高低,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随着矮秆大穗密粒型高产品种的推广,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明显凸现,2014年主产区小麦出现了赤霉病的严重流行,部分田块穗发病率达40%〜70%,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为掌握防治赤霉病的良好药剂,控制或减轻其发病程度与危害损失,提高小麦生产的安全性,组织了氰烯?戊唑醇等4种杀菌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早播小麦,品种为“华麦5号”,播种期在11月15日
3、。1.2供试药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宄所股份有限公司,市售);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售);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市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市售)。1.3试验设计根据用药种类和数量不同,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A:48%氰燏?戊唑醇悬浮剂750mL/hm2;处理B: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750g/hm2;处理C: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2;处理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hm2;以不施
4、药空白处理作对照(CK)。随机排列,各处理面积67.2m2,其他管理措施相同[1-2]。1.4试验过程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小麦齐穗期(4月9日,晴天,日平均气温11.1°C);第2次施药时间为第1次施药后6d(4月15日,晴天,日平均气温19.4°C)。喷施药液量为450kg/hm2,施药器械为WBS-16型手动喷雾器,采用双喷头喷施。除药剂处理因素外,试验期间不用其他杀菌剂[3-5]。1.5调查内容考查防治效果在小麦赤霉病稳定期进行,各处理采取4点取样,每点调查面积50cmX50cm,分级记载发病穗数和无病健穗,计算穗
5、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2结果与分析2.1安全性观察根据2次施药后目测观察,各处理均未发现小麦落黄、斑点、畸形等显性药害现象,由此表明氰烯?戊哇醇和3种常用药剂在本试验的剂量和浓度条件下,对小麦是安全的。2.2控制穗发病率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病穗率为1.82%,与不防治的CK相比,病穗率防效为81.90%;处理B病穗率3.59%,病穗率防效为64.36%;处理C病穗率为3.35%,病穗率防效为66.74%;处理D病穗率为5.37%,病穗率防效为46.71%。2.3控制病情指数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
6、数为0.85,与不防治的CK区相比,病指防效为81.52%;处理B的病情指数为1.67,病指防效为63.44%;处理C的病情指数为1.56,病指防效为66.05%;处理D的病情指数为2.01,病指防效为56.07%。各处理区的考查结果显示,实际发病程度以处理A最轻,控制小麦赤霉病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个常用药的处理区。处理C和处理B实际病情相仿,防治效果也基本接近;处理D实际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其他3个药剂处理区,防治效果也差于各参试药剂。3结论与讨论(1)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的48%氰烯?戊哇醇悬浮剂等4种参试杀菌剂无明显的药害,对
7、小麦生产安全。4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以新农药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咪鲜胺锰盐、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这3种常用杀菌剂,该药剂可以作为本地预防小麦赤霉病的主推药剂,在生产上示范推广。在3种常用杀菌剂当中,咪鲜胺锰盐、甲基硫菌灵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基本接近,但总体防效不及以前,宜交替选用;多菌灵单剂防治小麦赤霉病,从近年来情况和本试验情况看,控制效果比以前大幅度下降,因此认为,多菌灵单剂己不适宜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药剂,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与其他适用药剂混配探索,以提
8、高防治效果。(1)由于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要控制或减轻病害发生,应把握“立足防字,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均匀喷雾,确保质量”的原则。从应用技术看,对小麦感病品种应在齐穗期普治1次,在齐穗后7d左右再施药1次。每次防治的用药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