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

ID:22618829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_第1页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_第2页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_第3页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_第4页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庄子的痛苦——论庄子是否能在美学意义上实现摘要:“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所在。一般把“逍遥游”看成是道家美学的典范,一种审美自由的人生态度。但要看到“逍遥游”是个否定的过程,而非审美强调的相互肯定的沉醉预设,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关键词:庄子;逍遥游;审美;解脱一、庄子的痛苦庄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灾难的“脊脊大乱”的时世里。《在宥》篇:“殊死者相枕”,“桁杨者相推”,“刑戮者相望”;《则阳》篇:“匿为物而愚不识,大为难而最不敢,重为任而罚不胜,远其途而诛不至”。同时代的孟子也有过对当时社会的深刻认识:“王者之不

2、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人民生活可谓惨不忍睹。而这也只是表层的惨象,更恶的是人心。庄子看到,人群的丑恶是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虚伪的世俗道德更是成了恶的表现手段。像田氏窃齐却鼓吹仁义礼法,“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道德终究不是善本身,作为方法永远不能根本扭转人心。更进一步来说,即“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仁义礼法只是作为枷锁来桎梏自然人性的。圣贤提倡道德,果真就是为了提升人民道德吗?还是免不了伪善的劣根,有自我卖弄的嫌疑?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宣扬“我”的独特性

3、。人心花巧太多,总是能借着各种花样来遮掩自私之心。也许庄子极端了,抹杀了可能的善良意愿,只看到了卑鄙龌龊之处。但是,应看到这种深层次的揭露,其实是对人心自私膨胀的反感,因为庄子坚守着不容半点玷污的善。庄子感叹“善”是这世上苦难的东西,正是对现实和人心深处的恶深有所感的体现。面对现实,庄子看得很透。有人说他就是主张一切都无所谓,没有高低贵贱,也不用抗争。游戏地对待现实政治、生死命运。但是,游世不是其精神的根本,这种态度的采取,实则出于他对现实激烈的反感,和对人生无从解脱的认识。“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

4、作为人死后的归宿,表明了庄子否认宇宙中有任何差强人意的地方可以安顿个人身心。人生在世,永远无法摆脱黑暗与痛苦。而“游世避世”不是表面上的没有原则地去谋取利益,而是以一种彻底的嘲讽态度去面对现实,这背后是庄子内心深处不肯和解的认真气质。二、寻求解脱的路径哲学家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描述过“退居内在城堡”的观点,和逍遥游颇为相似。当世界残酷不公,当“一个寻求幸福、公正或自由的人觉得无能为力”,当“他发现太多的行动道路都被堵塞了,退回到自身便有着不可抵挡的诱惑”,“逃至真实自我的内在城堡这样一种理性圣人的概念

5、便以个人主义的形式兴起了”。每到社会衰乱之时,“那些赞扬人生尊严的人”就会“产生一次向内的迁徙”。庄子由于严酷现实的逼迫,和对悲惨生活的痛苦体验,以及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向外没有任何的出路,只能向内退守,去寻求苦难的解脱。通常来说,“逍遥”二字,多解释为“消摇”,连绵词,其意即为放摇形骸,闲适不拘,是一种精神大解放的境界。它实现的前提只能是从外部世界抽身而出,即“外天下”。只有跳出政治斗争、社会现实的领域,消除功名的执念,退回到自身,才能与现实彻底地决裂,把自我孤立,进而才能在内心开始逍遥。由于前提是在心境

6、中去展开“乘物以游心”的逍遥,所以它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一种外在生中。与身外的一切断绝,“外天下”的一步才算完成。但是,作为生存于世的人,不可能与“天下”的一切断绝关系。“天下”里的一切总会打扰到人的精神层面,感情的离合悲欢、奸佞的丑恶残暴,百姓的饥寒交迫等,总会在人情感层面投下涟漪,这样便不可能“外天下”,所以要更进一步,即所谓“外物”。而“外物”何以可能?其思想根源是“齐物论”。““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德充符》),万事万

7、物实际上没有差别,庄子就是这样齐视万物,进而祸福变化对人来说就没有什么值得大动感情的理由了,于是有了““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秋水》)的心境。其实这种“齐物”思想源于庄子把现实的一切都视作虚无。不管外界是繁花锦绣还是路有冻骨,其实都是一回事了,不过都是虚无。从实质上来看,庄子摆脱世俗功利之心也正是由于他的齐物态度。可是,转而一想,作为有意识的自我,虽然宣称一切事物于他来说都是虚无的,但是世间万物却又以如此千差万别的姿态呈现在面前,从朝菌蟪蛄到鲲鹏展翅,从晦朔春秋到八千岁,都是作为事实了然于心的。也许,庄

8、子得知这个前提,然后他主张的便是否定与超越,可是要看到庄子没有也不可能永远龟缩于自我心境之中。作为有情感的人,他总会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人的集群社会性存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只要逻辑地肯定了“天下”“外物”,他就要去超越,那么就肯定存在“天下”和“外物”。所以,必须进入“外生”阶段,即彻底否定个人意识,走向“无己”。由于有自我意识,便无论怎样都会对现实万物有所住心,产生好恶或者冷漠之情。更进一步来说,由于有了意识,外物便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