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97496
大小:1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死因被后世广泛质疑 刘志丹真的死于政治谋杀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死因被后世广泛质疑刘志丹真的死于政治谋杀吗?(图)发表于:2014-01-05 刘志丹,是中共陕北苏区创建人之一。1936年4月,刘志丹奉命率红二十八军渡过黄河东征,阵亡。刘志丹死因被后世广泛质疑。党史专家刘明钢针对“刘志丹死于政治谋杀”一说,撰文《刘志丹之死》予以驳斥。以下为全文摘录。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1936年4月14日)刘志丹同志是战死的还是死于政治谋杀?本文探讨了这一敏感话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近日,本人有幸到延安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听了专家学者的介绍,并参观了志丹县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深深感到刘志丹是个了不起的共产党人,不愧为“群众领袖、
2、民族英雄”(毛泽东题词)。但是,在志丹县,我也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说法:刘志丹不是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而是挨了黑枪,被自己人打死的。上网一查,果然不是空穴来风,有一篇王若望的文章,写到了刘志丹之死,一口咬定刘志丹“死于政治谋杀”。文章没有任何史实依据,全是信口雌黄,无稽之谈,给刘志丹烈士泼污水,给中国共产党抹黑。一个有责任感的党史工作者不能坐视这种对历史的歪曲,不能听任这种恶意的攻击。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一1934年至1935年,是陕北苏区大发展时期。1935年2月,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实现了两个苏区(陕甘边与陕北)党组织和
3、两支红军(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七军)的统一领导。谢子长负伤去世后,在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解放了延长、延川、安塞、保安、靖边、安定6座县城。长期被分割的两个苏区连成一片,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 90万,建立了20多个县的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扩大到5000人,游击队发展到4000人,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创造了条件。正当西北红军和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陕北苏区发生了错误的“肃反。其时,刘志丹正在前方指挥作战,推行王明路线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却在后方先夺权,后抓人,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和陕甘苏区县以上的干部,无一幸免。在莫须有的罪名
4、下,许多同志含冤死去。“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苏区群众的极大疑虑。地主富农乘机挑拨煽动,地方反动势力蠢蠢欲动,以致一些地区出现了投敌“反水”的严重情况。整个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都陷入极端严重的危机中。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了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听到陕甘边区干部与群众反映肃反的严重情况,立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毛泽东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巩固地坚持下
5、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请大家放心,中央会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接着,派王首道、刘向三、贾拓夫代表中央去瓦窑堡接管了保卫局,先将事态控制下来。避免进一步恶化;随后,指定组成在博古指导下的“党务委员会”负责审查陕北的肃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务委员会”拿出了处理意见,毛泽东、党中央肯定了他们的看法,并指出:逮捕刘志丹等同志是完全错误的,是莫须有的诬陷,是机会主义,“疯狂病”,应立即释放,恢复工作。刘志丹出狱后,毛泽东和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询问他的健康情况。毛泽东说:你受委屈了,但对一个革命者来说,坐牢也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休息。毛泽东接着说:
6、陕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的。这地方虽穷,但穷则思变,穷就要闹革命嘛!这里群众基础好,地理条件好,搞革命是个好地方!刘志丹听了,欣喜万分,立即代表全体获释干部感谢党中央的英明处理,激动地说:“中央来了,今后的事情就好办了。”刘志丹等出狱的消息传出以后,广大军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老刘得救了!”“陕北得救了!”中央红军的同志说:“要是叫‘左’倾机会主义把这块根据地也搞掉了,中央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不久,刘志丹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军长。正是由于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到达陕北,并采取果断的措施纠正了错误的肃反,才挽救了
7、陕北根据地,挽救了刘志丹。王若望说,刘志丹是“死于政治谋杀”,如果真是那样,毛泽东为何还要下令“刀下留人”呢?为什么还要从错误的肃反中解救刘志丹呢?二1936年2月上旬,为适应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遣军东征,派主力红军一军团和十五军团,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红二十八军在刘志丹、宋任穷指挥下,到达神府县境内,准备东渡黄河,沿途受到根据地群众的热烈欢迎。3月底,红二十八军胜利渡过黄河,一路旗开得胜,连战连捷。当部队进至山西临县白文镇时,接中央军委急电:“为了配合红军紧逼汾阳,威胁太原,并打通前方与陕北的联系,保证红军背靠老苏区,着令
8、二十八军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