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80506
大小:280.9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30
《2016注安案例分析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
2、B6441-1986),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20类。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2)总平面布置:a.总图:功能分区布置。b.运输线路及码头。(3)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4)工艺过程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
3、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c.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5)生产设备、装置:a.化工设备、装置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界常情况。b.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c.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d.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e.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f.粉尘、毒
4、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g.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三、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b.类比方法:(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四、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如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3.机械强度试验:隔一定
5、时期进行,使机械承受比工作负荷高的试验负荷,如果试验的对象在试验时间内没有破损、剩余变形或其他缺陷,就认为合格,准许运行。4.电气安全对策:括安全认证,备用电源,防触电,电气防火防爆,防静电措施。5.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安置机器设备,使之符合工人操作习惯,操作方便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五、应急预案的6个级别:I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一个单位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这类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
6、。II级(县、市/社区级)事故影响可扩大到公共区(社区),但可被该县(市、区)或社区的力量,加上所涉及的工厂或工业部门的力量所控制。III级(地区/市级)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或是发生在两个县或县级市管辖区边界上的事故。应急救援需动用地区的力量。IV级(省级)针对特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特大危险品运输事故以及属省级特大事故隐患、省级重大危险源的省级事故应急预案。需用全省范围内的力量来控制。V级(区域级)事故影响范围跨越省、直辖市、自治区,控制事故需邻近省、市力量援助。VI级(国家级)事故影响范围超过省、直辖市
7、、自治区边界以及列为国家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设施或场所。六、应急预案的类型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己辨识的危险源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木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那些应急措施2.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职责。3.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4.应急管理预案: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完成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
8、:预防、预备、响应、恢复。八、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基本内容)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S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