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

ID:22565899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_第1页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_第2页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_第3页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_第4页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及基础(完整注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讲题: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讲师:如陌前言:近体诗只涉及押平声韵。本人认为近体诗也可押仄(zè)声韵,平仄规律与此相同,可自行推导。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旧四声。注意现代四声与古四声不同,所以判定古人所写诗词平仄的时候需要按照旧四声。基础: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上,去,入。所以在古代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仄指上声和去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古代的入声被划分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中。所以现在普通话中没有入声。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要注意入声。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

2、标准就好。平仄:指拼音声调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四声中平声以外的上、去、入三声现在四声就是普通话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与阳平统称为平,上声与去声统称为仄。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入声为古代声调,普通话中没有注:但是读古人的诗词(或者现代人用平水韵写诗,词用的是词林正韵。)要注意入声。而用中华新韵写的诗词只要依照普通话的标准就好。平水韵、词林正韵及中华新韵的区别《平水韵》为写格律诗所用。《词林正韵》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归并而成的,供填词使用。《中华新韵》是按照现代汉语拼音归纳而成的韵书,方便支持新韵的现代人写诗、填词,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

3、一、五言、七言【句内平仄相间】五言标准句:(平仄交替,容易记忆。)1.平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平。3.仄仄平平仄。4.平平平仄仄。全部句式:中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中代表可平可仄】例:中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注:平平平仄仄不算,那么分开有7句为什么不能是平平平仄仄呢?因为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此处说的是句数为偶数)即最后一个字是平,所以只能选择四句基本句式中的平平仄仄平与第一句仄仄仄平平相对呐。孤平:诗词大忌中平仄仄平第一字若是仄,则是孤平,孤平乃诗词大忌,故不可。结尾是仄声词如果用了平声词就为孤平,(详细请看紫色注)。七言第四字或五言第二字是平

4、字则为孤平注:王力先生对上框情况中的平字称为单平【总结】五言常用律句为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七句】七言的相当于在五言的基础上到前面平仄相间的加上两个字。故七言的常用律句为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注:根据五言可知七言句式有14句【以上七言14句话,五言7句话是可以随意在近体诗中使用的。】【注:孤平在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是王力先生认为的(五言句)平平仄仄平句式中第一字用了仄。(或七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我理解为七言第四字或五言第二字是单平则为孤平。二是启功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句子中只要出现“仄平仄”即夹平则为孤平

5、。个人认为王力先生的说法是对的。所以这篇文章中的孤平是指王力先生说得孤平,其它有些结论也是在这上面成立的。】【注:除了常用律句之外,还有挽救,可以进行挽救且挽救过的句子是可以在近体诗中使用的,其它不遵守平仄规则的句子称为不拘句,不拘句和孤平一样一般不允许出现在近体诗中。】二、律绝平仄相对:平对仄(平仄)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平平、仄仄)【律诗联内(两句为一联)平仄相对,律诗联间邻句平仄相粘,律绝则是第一与第二句平仄相对,第三与第四句平仄相对。律绝相粘是指第二与第三句平仄相粘。】在律诗中,每两句为一联。联间的平仄要相对,就是平对仄。(平对仄并不是每个字都要这样,只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一般

6、必须相对,)例子:(也可看最后的例子详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如五言律诗第一句话是仄仄仄平平。(万壑树参天)(第一字可不论)平平仄仄平。(千山响杜鹃)(第一字不可不论)第一句句末和第二句首为平或仄(平平/仄仄,此为相粘)(此二句为一联,即律诗之首联)【注: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而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而其它的不押韵句子(奇数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必须与韵脚相反,称之为“脚分明”】注:诗句的末尾被称为脚。平声结尾的句子为平脚;仄声结尾的句子为仄脚;单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子就是单平脚。第三句需与第二句相粘,且不能押韵,即最后一字需为仄,所以只是是基本句式中的平平平仄仄(山中一夜雨)(第一字

7、可不论)第四句需要与第三句平仄相对,且须押韵,所以只能是仄仄仄平平(树杪百重泉)(第一字可不论)此二句为一联,称颔联。(三四句)后四句依此类推为仄仄平平仄(汉女输橦布)(第一字可不论)平平仄仄平(巴人讼芋田)(第一字不可不论)称颈联。(五六句)平平平仄仄(文翁翻教授)(第一字可不论)仄仄仄平平(不敢倚先贤)(第一字可不论)尾联。(七八句)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尾联随意。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