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65337
大小:59.6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浅析“就近入学”政策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就近入学政策—、“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转型,义务教育己经被定位为社会的公益性事业。这一新的定位需要相应的政策体系保障,就近入学政策就是这一体系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政策价值。就近入学“就近入学”的“就近”是相对就近。由于存在着中、小学学校布局及各中学招收学生人数不同等因素影响,因此,“就近”并不是绝对指地理位置的远近,不是指哪个学生的住址离哪所中学近就叫“就近入学”;也不是指哪所小学离哪所中学近就是“就近入学”。凡是小学毕业生被分配到本招生区域内的中学,都叫“就近入学”。政策保障: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
2、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
3、。就近入学新政:2014年1月,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祌,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健全科学、明晰、便利的小学升入初屮制度,规范招生入学行为,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部发布《关丁•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的招生方式,确保小升初期间,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全文如下:一、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
4、、门牌号、村纟11等,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哲吋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屮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力多所初屮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片区划定后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巾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进行审慎论证。二、有序确定入学对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川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实施小升初工作,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小升初学生登记、随机派位及遏制学生无序流动等提供基础性保障。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
5、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A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屮,以随机派位的方忒确定学生。随机派位工作巾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和家忪代表参与。未在户籍所在片区小学就读的学生,如申请升入户籍所在片区初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就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三、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县域内初中新生入学手续办理工作要在同一吋段进
6、行。学生及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效证明,到拟升入的初中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入学手续。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汇总入学手续办理信息,对实际办理入学手续人数超出或不满计划数的学校,及时进行必要调整。四、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小升初工作开始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县域内小升初具体政策,每所初中划片范围、招生计划、程序时间、办学条件,街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特长生招生信息和录取办法,以及工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信访接待地址等。小升初期间,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公布招生结果等相关
7、信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学校也要主动公开招生结果等重要信息。五、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强化义务教育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的目标任务,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六、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坚持深化改革,分类推进,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升初问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制定随迁子女初屮入学的政策措施,县级教
8、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实施工作。各地要依法合理确定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积极接收随迁子女就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融入城市生活。随迁子女特别集中的地方,要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购买民办学校服务,加大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