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5376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把作文自主权还给考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作文自主权还给考生 2.开放性强,提供学生写作的空间广阔。作文题所列的十个人物(文学形象),不必说像一座巍峨高山的孔子,不必说像一片浩瀚大海的鲁迅,其中任何一位都可以引出无尽的话题。历史和现实人物,他们不平凡的人生与杰出的成就永载史册;文学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丰富内涵,留给读者无穷的解读,试题给了考生无比广阔的施展天地和写作空间。题目本身不带有任何主题思想的暗示,十个人物中,命题者特意选入了尚有争议的历史名人曾国藩和文学作品的中间人物冬妮娅,体现了试题包容、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真正把立意的自主权还给考生。选用的材料、切入的角度、采
2、用的文体均由考生自己选择。 3.平实明了,突破话题作文题的一般形式。题面清晰明白,不枝不蔓,“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开门见山,省略了“材料”或“引语”,避免了以往试题“材料”可能给部分考生造成的思维定势。形式上,改变了多年来形成的话题作文题的一般结构(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这道作文题本身,无理解的障碍。面对它,考生不存在审题的困难,每位高中毕业生都有话可说,都能够找到自己熟悉的话题。 作文写法多姿多彩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多数考生能够扣紧题意,按要求作文。根据不完全归纳,大致有以下几
3、种写法。 1.人物评论、文学评论,随笔、杂感、读后感,或者整体评价,或者就人物的某一点进行分析。例如—— 写孔子:《古来圣贤第一人》、《孔子的中庸》、《孔子与耶稣》; 写苏轼:《穷则独善其身》、《冷月祭诗魂》、《苏子的出世与入世》、《苏轼与佛教》、《一蓑风雨任平生》、《苏轼:心胸如海》; 写鲁迅:《江南水乡走出的民族之魂》、《把爱写在胸膛的男子》; 写薛宝钗:《冷眼看“雪”》、《含泪的玫瑰》、《莫把“心计”当“智慧”》; 写曹操:《一代奸雄——曹操》、《千秋功罪任评说》; 写宋江:《宋江归顺错在哪里》、《虚伪的典型》
4、。 2.从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的某一点生发开去,进而联想、类比,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例如,《挫折成就人生》(写霍金)、《美在豁达》(写苏轼)。 3.从“我”(考生自己)与人物关系的角度,同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展开对话,如《感谢恩师》(写孔子)、《鲁迅伴我成长》、《我心中的太阳》(写鲁迅)。 4.编述人物故事,虚构新编故事。有的根据某个人物曾经历过的一个真实(或传说)片断(逸事),加以想象补充,演绎成生动的故事,如《苏轼赤壁泛舟》、《电影室里的风雷》(写鲁迅)、《婚夜泪成行》(写薛宝钗);有的设想历史人物复活来到今天,时空
5、的反差及现实的变化,陡然产生悬念、故事,如《曾国藩巡湘江之现代版》、《鲁迅复活》。 5.人物独白,第一人称自叙、自辩的写法,如《曾国藩自叙》、《宝钗的独白》。 考生所采用的文体(语篇形式)丰富多样,除了常见的叙述类文体(叙事性散文、小说、故事、传记),论说类文体(评论、随笔、杂感、读后感、演讲稿、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还出现了诗歌、戏剧、相声,电视节目(实话实说、嘉宾有约),新闻、日记、书信、试卷(文学知识试卷、心理测试试卷),申请书、实验报告、答记者问、读书札记、听课笔记、征文启事、招生简章、个人履历表、广告、图书海报、调查
6、报告、座谈会纪要、病历、体检表、说明书、就诊报告书、审判书、起诉书、网页设计……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广博的见识和活跃的思想。 孔子成产品霍金成美女 不过,我们也遗憾地发现答卷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知识面窄,读书粗心,知识错误。例如,孔子写了《孔子兵法》;苏轼与唐婉凄惨地婚变离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苏轼的名言;曾国藩镇压陈胜、吴广;《背影》、《匆匆》、《骆驼祥子》是鲁迅的作品;鲁迅在民国时期被“四人帮”迫害;霍金,有的说是美丽的姑娘,有的说是吸毒者,有的说是文学家,有的说是黑人解放运动的领袖…… 2.创新异
7、化为猎奇,文体意识淡薄,写作态度轻率。故事新编、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允许合理的想象虚构,然而应该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和社会时代的背景,从原作品提供的空间出发;而不能没有根据地胡编乱造。有的考生不顾实际地编写鲁迅历经艰险为共产党运盐,把其他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嫁接到鲁迅身上;更有甚者,一篇《鲁迅的遗书》,把鲁迅写成守卫边疆的小战士,在一次巡逻途中遇到雪崩,为了营救战友不幸牺牲;一篇《情缘》,竟然杜撰了鲁迅与冬妮娅在网上相识、相爱、相约、相见的故事。 文体自由选择,但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哗众取宠,忽视内容的充实,如一篇题为《产品
8、说明书》的作文,竟把孔子当作产品来介绍。有的考生采用当代抢眼的广告形式,但没有进一步斟酌思考:广告这种带有夸张、诙谐色彩的文体,是否适合表现严肃的主题、赞颂崇敬的名人?以致不少考场“广告”,形式似乎富有创新,然而掩盖不了内容的虚无、思想的苍白。文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