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

ID:2254791

大小:5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15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_第1页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_第2页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_第3页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_第4页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景与特写镜头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写与全景镜头在纪录语言表达中的作用12009-10-1900:54特写与全景镜头在纪录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一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挖掘的过程。观察,用镜头来解释就是全景镜头;发现是特写镜头;挖掘是全景与特写的交叉运用。关键名词:特写全景长镜头一、特写镜头、全景镜头在纪录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在这里,我是从前期拍摄角度来阐述我的观点。对于一个拍摄者来讲,取材的过程是一个视觉的冲击和内心的感动的过程,这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尤为重要。它相当于一条引导线,视觉冲击好比特写,给人一种亲近感;内心冲动就是全景,呈现给人客观的氛围。1-1、特写镜头在纪录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特写close-

2、up在《电影大百科全书》中这样写到:“电影中拍摄人的面部、人体的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视距最近的镜头。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由于视距短近,取景范围小,画面内容单一、集中、突出,把所表现的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放大,因此可以造成强烈和清晰的视觉形像,得到强调的效果。电影中的特写,是突出和强调细节的重要手段,它既可通过眼睛的顾盼、眉梢的颤动以及各种细微的动作和情绪的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灵,也可把原来不易看清或容易忽视的细小东西加以突出,赋予生命,或借此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或用来介绍人物、时间、地点的特征。  一般来说,特写镜头比较短促,运用得当能使观众在时间、视觉和心理

3、上产生强烈的反应。特别是当它与其他景别镜头结合起来,通过长短、远近、强弱的变化时,能造成一种特殊的蒙太奇节奏效果。电影特写镜头是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D.W.格里菲斯开始运用的。”(1)特写镜头对细节描述的直观生动 2写散文、小说的时候,作者可以抓住人物具有特征性的某一部分,诸如眼睛、眉毛、鼻子、嘴、手、脚等,进行细致的描写,使读者通过这个“特写镜头”,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赵树理在《套不住的手》中,对陈秉正的“手”就写了一个特写镜头:  有一次休息的时候,陈秉正叫王新春上去吸烟。陈秉正是用火镰子打火的,王新春说:“烧一堆柴火吸着多痛快!”一个新参加学习的中学生听说,忙

4、帮他们就近拣柴,却找不着什么东西,只拣了二寸来长两段干树枝。王新春笑了笑说:“不用找!你陈家爷爷有柴!”那个学生看了看,没有看到什么柴。陈秉正老人也说了个“有柴”,不慌不忙放下火镰子,连看也不看,用两只手在身边左右的土里抓了一阵,不知道是些什么树皮皮,禾根根抓了两大把;王新春老人擦着洋火点着,陈老人就又抓了两把盖在上面。那个学生看了说:“这个办法倒不错!”说着自己就也去抓。陈老人说:“慢慢!你可不要抓!”可是这一拦拦得慢了点,那个学生的中指已经被什么东西刺破了,马上缩回手去。王新春说:“你这孩子是什么手,他是什么手,他的手像铁耙一样,什么刺针蒺藜都刺不破它!”那个学生一边揉着自己的中

5、指,一边看着陈老人的手,只见那两只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就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起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作者在这里对陈秉正老人的手用了一个“特写镜头”。这是一双与众不同的手,这是一双劳动的手。他的手为什么能这样坚硬,连“棘针蒺藜”都刺不破?他的手为什么会长成这样一个形状,“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这是他长期劳动的结果。这又是一双套不住的手,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作者通过对这双与众不同的手的描写,反映了陈秉正老人过去的劳动经历,表现了他勤劳朴实的品质。  特写镜头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直接把

6、观众的注意力引向细节的描述。运用特写镜头,要有的放矢,要找得准。“特写镜头”必须选择能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主题的最关键部分。让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要求拍摄时一定要抓住有说服力的画面,必须给自己的眼睛一个冲动,或者说保持自己最原始的感觉、敏锐度,抓住这个敏锐度走下去,你就会到达对细节的强调。(2)特写镜头对细节描述的重点强调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纪录片不一定有情节,但应该有细节。有了细节,可以使摄影主题深化,并且更生动形象。这种细节,是摄影记者从现实生活申抓取的,是依靠‘挑、等、抢’的采访摄影拍下来的,而不是由编导臆造、让人表演出来的。这种细节,不一定带有强烈的戏剧性、故事性,它

7、常常是通过编辑、记者细心观察,抓住了拍摄对象具有鲜明特征和个性的典型行为、动作、表情,或者以物状人,从“物”上面追踪、探索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踪迹(纪录片《周总理的办公室》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细节,常常不需要太泛的铺陈或过分的雕琢,而仅仅依靠一两个细腻的特写、近景即可奏效。”它最后一句话是针对后期制作来说的。后期制作所要达到的效果,在前期拍摄中一定要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怎样达到细腻?我觉得拍摄时一定要特意强调细节,尤其是纪录片,不会再有第二次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