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

ID:22547890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_第1页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_第2页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_第3页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_第4页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流的无奈读书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peakingintotheair:向着天空说话读《交流的无奈一传播思想史》在《交流的无奈》这本书里,彼得斯告诉我们说,交流的观念是我们难以摆脱的网境,确实,正是由于一直改变不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观念,因而打开一个新的人脉圈于个人而言,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读书可以看做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在译作里,交流多了一个参与者,那就是译者。在译者的帮助卞,我们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与我们语言不通的作者。在本书中,译者发挥的作用不仅仅于此,不仅仅是翻译了文章,更是对如何与作者进行交流提供了建议。本书的译者建议先读“译者后记”然后是译者前言,接着是作者绪论,正文,最后才是作

2、者结语。按照这个顺序读起来,整本书变得通畅许多。跟着译者的建议,尝试着与习惯不同的读书顺序,慢慢地梳理丫一些作者的观点。一、交流的问题从何而来?彼得斯的这木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独特的视角和广博的视野。与一般的所谓建构理论的著作不同,他并未试图建构一般性的理论,而是追溯西方文化中重要的传统,厘淸其屮关于传播和交流的观念。同时按照人类媒介发展的历史,结合社会思潮的流变,把“交流”当作人类的一种终极处境进行探索。这本书的中文名虽然叫作传播思想史,其实本书的内容更确切的应当是“交流”思想史,因为中文里“传播”的意思是大规模的散播,对应的涵义似乎与“dissemin

3、ation”更为接近,而“交流”和“共享”的内涵成分则较弱。而作者论证的作为人类终极处境的“交流”,其实和现代的主流传播观念有一定距离。为说明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先大致看一下作者论证的过程以及方法。在序论中,作者首先将自己的论题进行了说明,即为什么交流的问题如此重要。“弄清交流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显的答案,以便解决我与他,私密与公共,内心思想与外在词语的分裂所引起的痛苦。”要探索交流的问题必然会与人类交流失败的处境直面相遇,作者的方法是从交流的历史真实性出发,在哲学,宗教,文学,神秘主义以及媒介技术中寻找有关交流观念的源流和沿革。交流为什

4、么会成为一个问题,从心理和生理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感知和感情都是每个人独特的东西,人类的神经末梢是以自己的大脑为终端,而不能与另一个人的尖脑直接相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的隔绝,是人类最根本的特征之一。“这样的思想之间的隔裂,是自然界中最绝对的隔裂”于是人类的历史就充斥着交流失败的例子,交流失败的悲剧,喜剧和荒诞剧比比皆是。20世纪的传播学的诞生,是在大众媒介出现之后,理论家们对大众媒介的社会控制的相关思考中产生的,关注的更多地是大规模的社会传播。而人类关于交流的思考,其实古已有之,只不过那时的媒介不同,而人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略有不同而已。二、交流主题的二重变

5、奏:“对话”与“撒播”作者关于“交流”这一概念的论述,只涉及了“对话”和“撒播”。至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各种交流形式的融合,他并未论及,这也许是出于立论的需要,这里暂且不提。在第一章中,作者首先比较了苏格拉底和耶稣这两位西方传统源头的重要人物。作者把柏拉图的《斐德罗篇》当作人们对交流观念进行反思的起点。作者认为,《斐德罗篇》不仅论述了技术怎样影响交流,还分析了心灵与欲望的沟壑。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认为,交流的规范形式的条件包括心灵和欲望的匹配,以及一种“互惠”的爱欲,即哲人的相爱。在苏格拉底看来,“哲学就是爱“爱智之爱”;这人之爱,爱智之爱,只能够和自己

6、相爱的另一个人一道去追求。”只有两个人才能产生哲人之爱,爱智之爱。在这里,作者强调苏格拉底开启了关于交流观念的一个悠久传统:和另一个人互惠的接触,是回归灵魂,徜徉故乡的必由之路。这个观念成为后世衡量理想交流的尺度。随即苏格拉底又提出丫对书写的批评,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正是纸质媒介大规模出现的时代,口语时代的哲人苏格拉底对文字奇怪的繁殖功能始终抱有怀疑。他认为不分对象的书写没有人性,缺乏内在的灵魂。“文字不知接受者的心灵为何物。”因为真正的交流必须是亲切、自由、鲜活、互动的,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要在有形体的人之间进行。这里,作者认为苏格拉底已经预言到未来媒

7、介批评的棊本规范。苏格拉底所推崇的交流方式,是口头传授,是可以在论辩中捍上,可以在学生心上扎根的更有生命力的“书写”。作者接着乂论述了与此截然和反的一种西方传统,即耶穌的《对观福音书》中的散播。《对观福音书》中把广泛的散播看作公平的交流形式,它把意义的收获交给接受者的意志和能力。并认为强求互惠性是冇问题的。一个公正的社会既依靠针锋相对,又依靠引而不发。“如果每一个问题都非回答不可,每一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都附带了一个要求回答的问题,那后果是多么无聊,多么霸道啊。”因此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因人而异的互动(对话),生活中就缺少爱;得不到一般的互动(撒播),生活中就

8、缺少正义。“《福音书》里的寓言要我们去拥抱脆弱的人,而不是逃离脆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