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

ID:22543019

大小:4.6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21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_第1页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_第2页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_第3页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_第4页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学敏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醒脑开窍针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近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在脑血管疾病中,中风即脑卒中占有很大比例。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国内外都首推卒中单元疗法,既指改善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第一节概述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石学敏院士创立的中医治中风病的源流、发展1第一节概述石学敏院士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及探讨古人关于中风病的论述,剖析得出:中风病病位在脑,病机是“窍闭

2、神匿、神不导气”,从而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2”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一)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第一节概述“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醒脑开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滋补肝肾”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2”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二)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第一节概述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捻转补泻定义为:①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3、②捻转幅度小用力轻为补,即捻转时施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20次/分;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

4、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I代替主穴之方I。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脑卒中发生后任何时期(包括:中风先兆、中经络、中脏腑、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只要没有系统地接受正规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患者,开始治疗的前3天均必须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I。主穴之方I的醒神开窍、通调元神的作用比主穴之方II作用强,3天以后如果患者意识障碍尚未解除,主穴之方I应该继续应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但主动运动尚未出现,则主穴之方I和主穴之方II可以交替使用;如果意识障碍解除,主动运动出现,仅是力量不足或精细动作差,可以用主穴之方I

5、I代替主穴之方I。比较而言,主穴之方Ⅱ更多用于中风的恢复期、后遗症期及非器质性的心悸、疼痛、遗尿、阳萎及遗精等证。大醒脑/小醒脑+辅穴主方1——“大醒脑”一、穴位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

6、病证。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0.5~1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第二节醒脑开窍针法操作操作及手法量学1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3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05~1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一、穴位组成: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三阴交主方2——

7、“小醒脑”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中医认为人头形圆象天,上星穴居头上,如星在天而得名,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在头的巅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督脉循行入脑,上巅与肝经相会,且督脉与任脉相接与冲脉同出一源,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操作: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