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ID:22542790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_第1页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_第2页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_第3页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_第4页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一、故事引入: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

3、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三、审题和立意: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4、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题范围内,天马行空,任你驰骋。所以,材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5、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除了审题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外,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也要注意。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的基本定位如下:(1)引述材料。这是第一步定位。材料字数如果比较多,可以概括性引述;材料字数比较少,可以照引不误。 (2)分析材料,概括中心内涵。 (3)联系现实,提取观点。(4)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想到其他事情,紧扣观点,具体深入分析。联想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可以是相似联想、相反联想、相关联想等。选例必须精当,对事情的分析,必须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你的观点。 (5)做出结论。四、材

6、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  由于分类的标准、方法不同,命题材料的不同,我们也应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材料的中心。如果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我们在审题中最要注意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例1:阅读下列材料,从中概括出最佳观点。  茉莉、白兰、米兰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君子兰、郁金香等花虽不很香,但显得华贵奇异;玫瑰花色彩缤纷,美艳动人,而且不失清香,但它浑身是刺。  有人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色香兼有则带刺。审题分析:本则材料围绕着一个内容,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列举现象;第二段以

7、“有人说”的形式对上文进行总结概括。综合整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第二段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观点,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二)把握隐含信息,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许多人对显性信息能注意,而对隐含信息却容易疏漏。例2: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

8、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审题分析: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脚”可以是具体的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